|  本質上,“有趣”是對精神世界深遠的探求;我是主體,也是客體;我在觀察,也被圍觀;我認識這個世界,世界也在認識我。我以有趣的靈魂展示給世界,世界也以有趣的面貌展示給我。
 我們都喜歡有趣的人,他們幽默,總能給人帶來新鮮和愉悅的感受。一個人是不是有趣,是否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我們可以通過以下7個方面來觀察。 
 *****1.廣泛的知識面***** 你不妨在身邊做個調查,問下周圍的人最近一次買書是什麼時候?再讓被調查的人報出一本最近看完的書的名字。 結果肯定不會有意外:能堅持長期買書看書的人,是人群中的極少數。而絕大部分人,自從離開校園後就很少看書了。 所謂求知欲,其實和好奇心是一體兩面。缺乏對未知的好奇,自然也就無法從探尋未知中找出趣味來。 而愛買書、愛看書的人,往往都能從讀書中尋到一點趣味。
  *****2.敏銳的感知力***** 像兔子一樣機敏,把你全身的傳感器都打開。秋天的落葉,多看一眼,會發現別樣的美麗。品味一開始都是藉鑑,借鑒的前提源於感知。 有趣的人,能敏銳感知世界的變化,引起內心的漣漪。他必然先覺得這個世界有趣,自己方能有趣。 
 *****3.快速的反應能力***** 有趣往往和機敏、反應快聯繫在一起。而機敏,往往是和自信聯繫在一起。 有時候,明明想到的,唯唯諾諾不敢說,怕說錯,其實說錯了又怎麼樣呢?越怕說錯越不會說,最後乾脆不說,自己覺得很安全了,不說總不錯了吧,卻從此被人套上木訥的標籤。 父母有時會不耐煩,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具備獨立人格的人,缺乏平等的對話和溝通,這樣會壓抑孩子溝通和表達的慾望,最後漸漸變得麻木。
  *****4.熱愛旅行***** 有一種人,不管待在哪個城市,也只會在住所半徑一公里的範圍內活動。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去遠方了。 歸根結底,旅行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是有收益和成本的。覺得收益大於成本的人會熱衷,覺得成本大於收益的人會排斥。 陷在一個地方而不移動,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究欲,這本身就會加劇一個人的既有偏見,長此以往,心態會更趨保守和頑固。 
 *****5.懂得審美***** 我們總說生活乏味,其實頭頂上的藍天白雲、迎風盛開的花朵、路邊精美的招牌,處處皆是美。 對於富有審美趣味的人來說,暗淡的時光也可以活出滋味來,心靈的自由與外界無關。 對美的感知力,就像烙刻在我們身上的印記,終歸會顯現出它的力量。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些東西也許不能帶來實質的財富,但是卻能帶來快樂和趣味。
  *****6.敢於自嘲,活得灑脫*****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對這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有趣的人會選擇自嘲,用雲淡風輕的態度與內心和解。 現在自嘲已經成為年輕人中最流行的溝通方式,不痛快的時候就開啟“吐槽”模式,自娛自樂。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正如《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所說:“當人們學會自嘲,能夠嘲笑自己的愚蠢和所做的錯事時,他就在開始改變了。” 
 *****7.有明確的喜好***** 很多無趣的人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喜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沒有愛好也沒有特長。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癖”這種東西,能見人情深之處。 擁有一個或多個“癖”,可以讓你有更多機會超越對方的期待,有更多驚喜,也會更有趣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