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階級之分,但層次各不相同。
層次也絕不是靠地位和金錢所區分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內心格局和行為品德。
一介白衣,高風亮節,清白坦蕩,也可是層次高的人;
富家子弟,紈絝不堪,肆意妄為,就是層次低的人。
一個層次低的人,心無大志,大好的光陰都浪費在了這三件小事上,若想成就大事業,這三件事切勿為之。
*****01.層次越低,慾望越深*****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錯把慾望當作需要。
才使得自己疲於奔命,越陷越深。
朱熹有首詩,其中有這麼兩句:“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講的正是人的慾望凶險,控制不好就會“誤平生”。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僧人驚惶失措地從樹林跑出來,碰到兩個正在林邊散步的人。他們問僧人:“你為什麼這麼慌張?”
僧人說:“太可怕了,我在樹林中挖出了一堆黃金!”
兩個人在心裡嘲笑道:“這真是個大傻瓜!挖到黃金,居然說太可怕了!”
他們又問那個僧人:“在哪裡挖來的?快告訴我們。”
僧人說:“你們不怕嗎?它會吃人的!”
兩個人不以為然地說:“我們不怕,你快說吧!”
僧人說:“就在樹林最西邊的那棵樹下面。”
兩個人去到那個地方,果然發現了金子。
於是,他們討論怎麼把這些黃金拿回去。
後來他們決定,一個人回去拿一些飯菜來,在這吃完晚飯,天黑了就把黃金拿回去。”
留下的那個人想:“等他一回來,我就用木棒打死他,這些黃金屬於我了!”
回去的那個人也想:“我給他的飯裡下毒藥,他死了,黃金就全歸我了!”
等他回到樹林裡時,另一個人從背後狠狠地用木棒把他打死了,然後說:“親愛的朋友,是黃金逼我這麼做的。”
接著他拿起那個人送來的飯菜,大口地吃起來。沒過多久,他感到肚裡像火燒一樣,才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的時候他說:“僧人說的話真是太對了!”
金子從不會吃人,會吃人的是人的慾望。
佛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人一旦被慾望纏身,被內心的魔鬼吞噬,就會在罪惡的路上漸行漸遠,再難回頭。
慾望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更準確的說,罪惡的並不是慾望本身,而是那些無法控制貪欲的人。
王陽明說:“減得一分人欲,便是複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貪嗔癡慢疑”本是我們的人性,但不加控制的任由它發展,那個最好的自己只會離你越來越遠。
心中有貪念,就像潛藏著的惡魔,一有機會就會冒出來。
過分追名逐利最終只會是一場空。懂得知足,才能收穫幸福的人生。

*****02.層次越低,越喜歡得理不饒人*****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不輕易指責,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曾國藩在長沙岳麓書院讀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性情暴躁。
因為曾國藩的書桌放在窗前,那人便說:“我讀書的光線都是從窗戶進來的,讓你遮著了,趕快挪開!”
曾國藩果然照他的話移開了桌子。
晚上掌燈用功讀書,那人又說:“平常不唸書,夜深還要吵鬧人嗎?”
曾國藩聽了就低聲默誦。
不久,曾國藩中了舉人。
傳報到時,那人更是大怒,說:“這屋子的風水本來是我的,反叫你奪去了!”
在旁的同學聽著不服氣,反問他:“書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嗎?怎麼能怪別人呢?”
那人說:“正因如此,才奪了我的風水。”
同學們都覺得那人無理取鬧,紛紛替曾國藩抱不平,但曾國藩卻和顏悅色,毫不在意,勸息同學,安慰同室,像無事一般。
故事中的兩個人,曾國藩心胸浩大,容人容事,所以高中舉人,同學無理取鬧,不依不饒,注定一事無成。
層次高低立現。
層次高的人都有一種能力,叫共情。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從不在為難人的事上浪費時間。
層次低的人慣有的做法是,胡攪蠻纏。得理不饒人,無理狡三分,從不給對方和自己留有退路。
凡事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的人最終會吃大虧,而寬容大度、懂得禮讓的人則會笑到最終。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該成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

******03.層次越低,越喜歡談論是非******
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
亂吃飯,傷害到的只是自己的身體,但亂說話傷害的則是別人,甚至還會為自己招來禍端。
中國有句老話:“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背後說人閒話,甚至編排別人,逞一時口舌之快,卻也讓自己的形像大打折扣。
之前聽過一句玩笑話:“從前有個善於挑撥離間的人,最後他變成人中至賤,不久後他被人孤立死了……”
很多說三道四的人都願意湊熱鬧,哪裡的事情好玩就跑過去說兩句。
只顧自己痛快,卻完全沒有在意這個快樂是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之上。
只因為你隨隨便便一句不負責任的議論,輕則讓別人落了個不好的名聲,重則毀了別人的一生甚至是將別人推向死亡。
人品是一個人待人處事的品格,人通過語言表達出一個人的品質,品格高尚的人,一言一行即代表了他的人品。
有時候對別人善良寬容一點,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善德。
木訥寡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會說話,但句句扎人心;
不合群不可怕,可怕的是融入了一個搬弄是非的“群”;
冷漠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虛偽的熱情;
不夠世故圓滑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你不再會真誠待人!
少說一點流言蜚語,生活或許會更美好。
一個人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完全是靠自己做出來的。
時刻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糾纏不清的人,注定會讓自己的形像大打折扣。
層次的高低,便是人品的高低,即便無法想聖人般人品出眾,也切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有限的時間中,我們更應該考慮,我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生活是不是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願你我都能成為高層次的人,多關注內心世界,多在精神領域下功夫,不拘於凡塵俗事,成就一番大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