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想做孩子心中溫柔可親的媽媽,深明大義的父親。可是,生活中卻總是充滿著各種煩惱和壓力:
既要應付忙碌的工作,還要忙活雜七雜八的家務,再遇到小孩不聽話,調皮搗蛋處處都跟你對著幹,一般人真的很難控制住脾氣。
但是讓孩子每天生活在充滿怒火的家庭中,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在孩子們面前有怎樣的表現,最後就會收穫怎樣的孩子。
01.如果父母常常輕易對孩子發脾氣,知道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嗎?
1.孩子由於害怕而變得“順從”,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2.經常受到驚嚇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會失去自信,性格可能會變得孤癖、封閉、不意願交際。
3.孩子善於模仿,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
有研究表明,越自信的孩子越自律。因為自律是從對自己的相信來的。
如果一個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自尊體系,對自己沒有自信,
他們就會遇到一些困難就逃避,無法直面自己的內心,無法積極主動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所以就不會很自律地完成學業,任務等。

02.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在於身教。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一上來就用脾氣管孩子,對孩子要採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率,把孩子的習慣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
父母在表揚孩子的同時,勸化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習慣嗜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優秀的習慣。因為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在不自覺地學習父母的行為特徵。孩子會變成怎樣的人,與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
父母們覺得自己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愛“,但是在孩子眼裡,家長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
如果有一天,我們老了,腿腳不便,需要孩子照顧。於是,孩子很可能就會用我們當初用過的方式,來“愛”我們:
“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出門多穿點衣服,你怎麼就是不聽呢!”
“媽!上完廁所記得衝,你怎麼越老越糊塗呢!”
“媽!多吃點青菜,你怎麼越老越挑食呢?”……
聽到孩子這麼兇你,你肯定不會說:“嘿嘿,我孩子好愛我呀,罵我罵的那麼兇。”我相信,年老的你,心裡一定很難過。
所以,用脾氣來愛孩子從來都不是愛,而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殺手。君子反求諸己,想要孩子變好,首先得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

03.我們做父母的與其抱怨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不如換一個角度,看看自己在成長中缺失了哪些,積極作出改變,不讓遺憾再傳遞下去。
如果你的孩子有下面這些問題,看看背後的原因跟自己有沒有關係?
1.如果孩子喜歡撒謊,是因為我們曾經對他們的錯誤反應過激。
2..如果孩子嫉妒心很強,是因為我們總是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
3.如果孩子沒自信,是因為我們給他太多的建議,太少的鼓勵。
4.如果孩子懶惰和依賴,是因為我們替孩子做的事和決定太多了。
5.如果孩子不跟我們說心裡話,是因為我們捉孩子的話兒把,翻老賬。
6.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
7.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我們對他太溺愛,要什麼給什麼。
8.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

當父母們感到疲勞、沮喪、生氣的時候,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
儘管這只是一時之氣,很快就會過去,但糟糕的是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從學會無條件的愛自己開始,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