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後,意味著“人走茶涼”,同事成為陌路,朋友漸行漸遠,親戚也少了往來。
有人感慨不已,有人落得輕鬆。
對於那些一個朋友也沒有,親情也很淡泊的人來說,退休之後,可以理所當然地獨來獨往了。
只是,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機能下降,開啟“一個人”生活模式,需要提前做好以下三件事。
01.存好“養老錢”。
有句老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能夠解決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剩下的百分之一,都是運氣。
一個人的退休生活能否“隨心所欲”,多半是由其財務狀況所決定。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拼命掙錢,但也習慣隨心所欲,賺得多,花得也多,還美其名曰,“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
其實,賺錢的機會很難得,能夠站在風口上,賺得盆滿缽滿的人,是命運的“幸運兒”,大多數人,都是按部就班,靠著日積月累,出賣體力或腦力,賺點辛苦錢。
如同叢林裡存貯糧食過冬的小松鼠,真正有遠見的人,無不在提醒自己,養成儲蓄的習慣,存下“養老錢”。
尤其是看淡了人情冷暖,一個朋友也沒有,親情也很淡泊的人,不光物質上沒有可以依靠的人,精神世界的豐盈,也需要靠自己滋養。
越是年紀增大,越是明白,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需要有足夠的路費、門票、食宿費用等,才能“觸手可及”,自己所嚮往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都需要足夠的金錢托底。
02.培養“特長愛好”。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寫道:“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意思是說,人沒有癖好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為他沒有深情厚誼,人沒有瑕疵也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為他沒有真性情。
人生在世,有所愛好,有所特長,並能夠有時間、用精力去鑽研、去享受,便是真正讓自己“情有所歸”。
薇薇安·邁爾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街頭攝影家之一,但她生前,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家庭保姆。
她出生在紐約,小時候和母親生活在法國一個小鎮上。
1951年,薇薇安·邁爾來美國定居,最初在紐約的工廠上班,後來搬到芝加哥城郊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在此後40年的保姆工作之餘,她走上街頭,拍攝了17萬張底片。
她的影像極為生活化,極具親和力,但一直作為“個人愛好”,從未公之於眾。
直到2007年,她被一個歷史學家發現,她的攝影作品才被人們所知,她的故事也被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各大報紙上,受到一致好評。
兩年後,薇薇安·邁爾去世,留下數以萬計未沖洗的膠卷,在公眾眼中,屬於她的傳奇故事才剛剛開始。
一個人之所以沒有朋友,也不願和親友有過多往來,多半是“心有所屬、情有所歸”,在愛好與特長中,找到了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並沉浸其中,享受獨特的審美。
03.鍛煉出“好身體”。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其實,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退休之後,從前的職位之爭、名利的攀比都成為了過眼雲煙,誰更健康,誰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前些天,偶遇幾個已經退休多年的前同事,他們結伴晨練,上老年大學,交談中,聊得最多的,就是健身、鍛煉、養生。
其中一位大姐,經歷了患癌、化療、康復的過程,但她最是通透灑脫,報了好幾個“培訓班”:旗袍秀、民族舞,還成為了小區廣場舞的領隊。
由於兒女都在省城,他們幾乎成為了“候鳥”一族,只要兒女有召喚,就馬不停蹄從老家奔赴省城,幫忙搞衛生、搞伙食。
但更多時候,他們是回到自己家中,和老伴相守,將每一個尋常的日子過出濃濃的煙火氣。
只要身體沒病,每天都是好日子。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都顯得無足輕重了。
結語:
退休之後,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被窗外的繁華所打擾,找尋自己想要的快樂,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夢想。
所以,不如提前做好萬全準備,讓自己老了,也還能“瀟灑走一回”吧。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q1sHG5PXerF2-ua4ayNLS4WwpvhtMFpCo0vSUf5rt04/?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