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當中遇到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要買房,首付150萬,家裡現金、各種信用貸款用足湊了50萬,還缺100萬。他們家有一筆銀行理財還有一年才到期,但是他覺得房價要漲,等不了了,房東又在催成交。於是他果斷找10個朋友分別借10萬元, 3天之後,錢都到賬了。
這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這一年他買的房子,漲了至少50%。
有人會說,能藉到100萬,也是因為他家裡本來就有錢。話是沒錯,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3天之內從朋友那裡周轉到這一筆錢的。
借錢買房,即便不是主流,也絕非個例,前兩年有的人還有在一線城市借了300萬買房的,都是真實的案例。
為什麼我們要維護好自己的信譽,因為只有當涉及到借錢時,才真正體現信譽的價值。大部分時候,我們能從公開的市面上拿到利率比較低的信用貸款,是有限的,你的人生總有那麼一兩次,需要朋友搭把手。
這其實是加槓桿的道理,本身其實沒什麼難度,關鍵是能藉到錢,並且對此有清晰的估計,這也是一種能力。

不管是買房子、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看一看這些資產最近10年的周期,做點研究。比如說買房,在樓市遇冷的時候早點開始準備,你不要等到熱浪都撲到臉上了,才急急忙忙考慮,黃花菜都涼了。
很多初學者都是盲目投資,根本不顧投資風險,或者說並沒有對樓市有清晰的估計,吃虧了有時也不長記性,所以在投資理財上,無論是對國內投資還是國外投資,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增值的!
隨著中產階級和高淨值人群對於資產增值保值的考慮,國內房產市場的風險加大,很多人的目光已經放在了國內,雖然歐美等國仍是海外投資者的喜愛,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新興發展的東南亞地區。

以馬來西亞為例,首先,它是個資源型國家,石油、油棕、木材、錫礦都豐富。而且,馬來西亞地處國際海運交通要道,區位優勢明顯,很早就融入了國際貿易。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在東盟各國中可以排前三。政局安定,國家對私有產權非常保護,早期下南洋的華人都為後代積累下了財富。

馬來西亞土地都為私有製,購置的房產都為個人永久產權,可以代代往下傳的。
馬來西亞房產的投資門檻也很低,且都為精裝房,還有免費車位,可節省裝修成本,加速現金流,提高投資回報。
馬來西亞政府對於海外投資也是支持態度,提供了相對自由寬鬆的政策和製度。允許外國投資者直接持有馬來西亞房產產權,可自由購置價值超過50萬馬幣(折合人民幣82萬元)的各類房產。如果房產持有滿五年後出售,一律免徵房產交易所得稅。

最重要的是馬來西亞的投資回報率在6-10%以上,遠高於中國國內城市,靠收租金可以實現以租養貸,非常吸引人!隨著大吉隆坡計劃、隆新高鐵的實施,相信這裡的發展將會更好!本文由明良海外整理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