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一口氣讀完《孝心不能等待》,甚至忘了吃晚飯。
謝謝,這本書讓我改變了很多想法,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
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
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
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為孝心不能等待。

天下的兒女們,趁父母還安在,別自欺欺人的用成功後的謊言為父母行孝,
謊言真的會把遺憾留在記憶裡,會在分分秒秒的苦澀中陣痛。
假如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萬里路也不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假如有人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和血為墨盡情抒寫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不能書盡。
不能因為學業重、工作忙、家務多、時間緊而懈怠,嘴上或心裡老說下次吧、下次吧。
下次復下次,下次何其多,
就怕萬一等我們發現已經沒有“下次”時,一切已成定局,我們再無法、無力挽回。

在人的生命長河中,或許中老年階段如同未成年階段一樣,
需要親情悉心呵護,不然怎麼會有“老還小”一說呢?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做了一桌子的飯菜,可是孩子們卻一個個打來電話說:“忙,來不了。”
畫面最後是老媽媽一個人面對一桌子飯菜獨自下嚥的孤獨背影。
年輕人感慨說,這些年漂泊在外,每逢過年過節要麼有工作,
要麼想著多掙點加班費寄給家裡讓父母花,所以一年到頭很少能回家跟父母團聚。

不知不覺父母老了,這些年他卻很少能在身邊盡孝。
所以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滿足父親的心願,到了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原來給父母多少錢根本不重要。
真的應該在父母健在的時候,趁著父母身體硬朗,
多為他們做點事,多陪陪他們,常回家看看,多帶他們出去看看世界,
我們的愛和感激不該藏在心裡,也不能用錢表達。
孝心、孝道,恐怕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最集中的情感共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