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所追求的即人們所祝福的,如耳熟能詳的“萬事如意”、“永葆青春”、“大富大貴”等等,都是對未來最美好的祝愿。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這個世界抗爭,人們將自己的追求化作美好的祈願,希望自己在意的人也能過上好的生活。
人對於錢,好比鳥之於食,沒有人會嫌棄自己錢多。
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仍然處於為了碎銀幾兩而奔波忙碌,起早貪黑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而生活卻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真的大富大貴。
錢財乃身外之物,但就是這身外之物卻能死死扼住人的咽喉。
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多少人因為錢而走上末路,多少家庭因為窮而變得支離破碎,錢能解決人們的大部分煩惱,但現在的世界注定就有窮人。
懶人富不起來,在經濟能力低下的人群中,懶惰者佔了很大一部分。
其實一個人能否賺到錢是相對注定的,“天生窮相”的人,大都是這樣的。
高消費低收入,收支不平
其實,一些人擁有著不俗的賺錢能力,其收入在普通人之上,就其能力來說,存下一筆財富是很容易的事。
然而,他們卻位於窮人的隊列,原因就在於,其消費習慣與賺錢的能力不匹配,花錢大手大腳賺錢卻跟不上。
舉個例子,有人一個月兩萬的工資他卻花出去三萬,這就是典型的收支不平。
入不敷出是為窮,在普通的工薪階層經常面臨著這樣的窘境,面對買房買車、下一代的教育支出等等,想靠當下的能力去滿足是完全不現實的,於是有了貸款,將未來的錢提前花出去,這也能使當下的收支達到平衡。
然而,擁有高消費習慣的人卻始終無法使收大於支,高消費帶來的是消費坑洞,而收入一旦填不上,坑洞就會越來越大,人就越過越窮。
這也在於消費的方向如何,有的人喜歡出去娛樂場所,將錢花在吃喝玩樂上,待到明日又是一場空,這是毫無價值保留的,人就將越來越窮。
無理財規劃,消費無觀念
人應當學會理財,這不是說去炒股票買基金,讓錢生錢,普通人想要玩轉金融行業是不太現實的。
但人不能沒有理財的觀念,不能對自己的錢沒有規劃,好比於自己接下來要花多少錢、能掙什麼錢,什麼錢該花什麼錢又不該花,這些規劃一定要有,否則錢就會稀里糊塗地花出去。
沒有消費觀念的人往往將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這就好比當了個冤大頭,花了買西瓜的錢買了芝麻,亦或是衝動消費,被“想買沒有理由”這種思想佔據了大腦,最終將錢揮霍一空卻沒得到應得的好處。
理財規劃還在於對未來的財富有想法,也就是自我的一種要求,比如存夠多少錢、買些什麼有意義的東西等等。
有計劃地存錢,有規劃地花錢,才能對自身的經濟狀況完全了解,明確自己缺了多少錢、哪方面缺錢,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才能讓人擺脫窮困的日子,也對現實的財富有所理解。
鼠目寸光,只佔蠅頭小利
目光短淺的人永遠賺不了大錢,而這部分人恰恰就特別愛錢而被錢蒙蔽了雙眼。
他們總想著爭奪眼下的利益,而看不到未來的大肉餅,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是如此。
一塊蛋糕大家都去搶,即便費盡心思也只能勉強果腹,唯有推開眼前的小蛋糕,才能看見背後的饕餮盛宴。
賺錢的人都是有遠見的人,他們往往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利益。
當其他人與別人擠破腦袋的時候,他已經越過了這群人而拿到了無人發現的寶藏,這不僅需要遠見卓識,還需要膽識、魄力,勇於突破敢為人先。
擁有的人認為錢是省出來的,一輩子過得拮据不已。當然,這類人最終也能存下可觀的財富。
可本就窮苦一生,即便有了財富也不算是“富貴命”,錢是靠掙出來的,該花的錢就花,該掙錢的時候就要靠頭腦去掙錢。
有頭腦的人不會光靠一雙手去創造財富,他們靠的是洞察世界的一雙眼。
結語:窮與富其實沒有個定論,富有更富,窮有更窮,富裕的生活當然是更容易幸福的。
然而窮日子也是相對的,可能在一些有錢人看來那些普通民眾過得日子實在是辛苦,可在他們自己看來,他們亦樂在其中。
人這一生的價值絕對不止是賺多少錢那麼簡單,人的一雙手應當創造財富,其中包括物質上的財富和精神上的財富,二者是可以相互補足的。
富貴與貧窮也許就在一念之間,人不能總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w0t0D4SMiGuvwt4S3FAXZnV-SpvboB9macqKvSiupz8/?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