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
當我們情緒過於壓抑的時候,它會通過身體來表達,這是很多身體疾病的根源。
因此,你身體健康不好,可能與情緒有關。

01.一直治不好的其實不是病,而是情緒
羅振宇說:“情緒的影響力超過了事實本身。”
你有沒有常常感到自己很累,不是身體上的,而是感覺心累。
有時候,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只想靜靜地待著;有時候,又壓抑得想要大哭一場。
王大姐跟丈夫結婚二十年了,自從結婚以來,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是強勢的丈夫拍板,自己沒有話語權不說,在丈夫的影響下,連家裡的孩子也不把她當回事。
多年的委屈,讓她經常想不開,覺得活著沒啥意思,總是莫名的想哭。
長期抑鬱、生悶氣的王大姐,去年體檢發現自己長了乳腺結節,今年復查時被確診為乳腺癌。
很多時候,壓垮人的不是事情,而是情緒。
如果我們長期處於壓抑、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狀態下,身體會逐漸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比如:失眠、頭疼、胃痛、心悸等症狀。
不僅如此,習慣忍氣吞聲的人,中風和患癌的概率,還會高出其他人一倍。
百病生於氣,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比你想像中的大。
因此,我們要關注自己的情緒健康,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對於身體的健康非常重要。

02.遠離消耗你的人,不要做別人情緒的拯救者
遠離那些會消耗你精力、讓你感到疲憊的人是很重要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找人傾訴自己的痛苦。
一句“今天我心情不好,你陪我說說話吧。” 就是你接受負能量的開始。
在朋友難過的時候,安慰一下、開解一下,其實無可厚非,怕就怕,朋友經常需要你的安慰。
這樣不知不覺中,你也會掉入她的痛苦,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一些情況,要學會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並不代表不關心,而是保護自己,避免讓自己過度投入、過度消耗,導致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受到損害。
不要聖母心氾濫,試圖成為別人情緒的拯救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業果。
執著在別人的情緒裡沒有意義,種自己的樹,澆自己的水,結自己的果,才對自己最有益。
03.一個人惜命的最好方式,拒絕情緒內耗
俗話說:一樂百病消,一樂解千愁,藥物三分治,精神七分療。
學會以下四點,停止內耗,富養內心,才是惜命的最好方式:
1:別跟身邊的人計較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選擇,沒有改變,如果實在相處不來,那就選擇離開。
凡事想得太多,計較太多,除了苦了自己,還會失去人生起碼的樂趣。
沒事少瞎想,有事簡單過,過不去的時候放一放、等一等、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2:不要總活在他人的眼裡
內心過於敏感,經常過度解讀別人話的人,往往活得比較累。
自尊心太強,時常擔心被別人瞧不起的人,容易過得焦慮。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課題分離”,簡單的說,就是分清楚什麼是別人的事,什麼是我自己的事。
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你那是他的事,而你怎麼看待自己,才是你自己的事。
坦誠地接納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才能找回自信,做回自己。

3:不要咀嚼過往事情的瑣碎
過去的事情,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現在想來,可能會有一些懊悔。
但是你要明白,一直糾結於過去,除了過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外,於事無補。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才能活好當下。

4:培養自己正向思考的能力
沒有一帆風順的生活,只有砥礪前行的勇氣。
所有不好的事情,一定也會給你帶來啟發。
凡事不要總是抱怨,學會從中去總結經驗,避免不幸再次發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記住,凡是殺不死你的一切,終究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
真正打擾你情緒的,來自那些鬱積的能量,當它被釋放出來以後,你就卸下了重擔。
在面對負面情緒時,要保持冷靜,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法,避免讓自己受到情緒內耗影響。
成年人的生活總有委屈,照顧好內在的情緒,才能照顧好身體。
點個贊吧,與朋友共勉。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Lat-gPuYsuLFCPC5H0yCvotO1jNi0GGhV0EaZj3Z-as/?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