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臉面,才不會為成敗所困。
何為“臉面”,其實,在很多時候,它相當於“打腫臉充胖子”,越是能力水平不濟的時候,越是在走“下坡路”的時候,越執念於那些無足輕重的底線。
一個處處都要爭“臉面”的人,便有了一種“賭徒”心態,甚至為此“鋌而走險”,孤注一擲。
公元前219年,赤壁之戰的硝煙已經散去十年,天下三分的格局也初步形成,問題就只在於荊州這片土地,誰多佔誰少佔而已。
彼時,荊州八郡有五郡掌握在關羽手中,這給他帶來了無上榮光,也由此成為曹魏、孫吳集團的眼中釘、肉中刺。
果然,在曹魏和東吳集團夾擊之下,關羽的手下,一位名叫糜芳的高級將領降敵,讓其失去了大後方的根據地。
面對前有豺狼、後有虎豹的窘境,關羽覺得是生平所遭遇的奇恥大辱,他放棄退兵與劉備匯合的機會,下達了此生最後一道命令“奪回荊州”。
然而,這一次,關羽既沒有等來援軍,更沒有收穫“反敗為勝”的奇蹟,兵敗被殺,成為這位叱吒風雲的將軍最悲情的結局。
關羽之死,誠然是各方利益鬥爭的犧牲品,但若是他能夠放下“臉面”,以“求生”為導向,大概還能繼續上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傳奇。
由這個故事可見,一個人過於在乎臉面,也就對成敗格外看重。為了內心所嚮往的“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誠然,這種勇氣可嘉,但與巨大的代價相比,值得嗎?
答案往往是否定。因為成敗並沒有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好好活著,是死得其所。
02.不在乎“臉面”,才能真正擁有臉面。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話引人警醒: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就像職場上,很多拿著月薪兩三千的人,出門開豪車,進門住豪宅,吃穿用度一律講究名牌,為了維持“光鮮亮麗”的形象,不惜債台高築,不僅坑自己,還連帶了家人。
再者,類似於“表面光”的種種言行舉止,都會不經意地露出破綻,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哄得過外人,卻哄不過自己。
所以,越是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人,才越是懂得,最無用的就是“臉面”,放下它,看輕它,才能走出自我圈定的“牢籠”,才能躬身入局,開啟腳踏實地改天換命的航程。
北宋大臣曾肇編修史書時,有關宰相呂夷簡的事蹟中有不少地方失實。
呂夷簡的兒子呂公著得知後,卻並不以為意。
一位門客私下問他原因,他解釋道:“編修史書,這是對千秋萬代負責的公職,若他所記載是錯誤的,那天下人自有公正的評論,若他所記是正確的,而我利用宰相職權行私,即使改正過來,又怎能令後世人信服呢?”
旁人聽後,忍不住感嘆道:“呂申公有這般度量,真不愧為宰相呀!”
這便是典故“宰相肚裡能撐船”的由來,它時時提醒人們“將自己做得最好,一切才自有公論。”當一個人無懼權威驗證、無懼時間考驗時,便成為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在真正有了“臉面”。
03.不在乎“臉面”,才能在泥濘裡闖出一條路來。
人生的煩惱和悲劇,不乏為“臉面”所困而致。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在一些落後的鄉村,娶媳婦不僅能掏空家底,還能讓一個家庭幾代人為之還債,一切皆因高昂的“彩禮錢”。
那些耀眼的新房子、新車子、捆紮得厚厚的現金禮金,新娘脖子上掛著的一圈一圈金飾,賺足了他人羨慕的眼神,以及口是心非的“嘖嘖稱讚”,付出的代價,則是數百倍的艱辛勞作,以及長久籠罩在家庭中的“還債”陰影。
倒是那些無懼他人鄙夷眼光,“有多大的腳穿多的靴”的人,簡簡單單辦個婚禮,從一無所有開始操持,逐漸家大業大的人,從“最寒酸”一躍成為“最有臉面”,讓人不得不由衷佩服。
在余華的小說《活著》中,男主角福貴起初也是個在乎“臉面”的人,且不說吃穿頗有講究,就連賭起來,也因為在乎“臉面”,而一擲千金,不為自己留任何後路。
直到所有家產都盡數輸掉,被迫搬進了別人廢棄的小屋,不得不開始乾粗活,以養家糊口時,他才不得不放下臉面,為求得一口飯食,卑微到塵埃里。
福貴悲慘的一生,首先是他自己“作”沒的,其次是在時代的動盪中,無能無力地沉浮著。只是,在一次次生離死別的遭遇中,他終於活明白了:“人之所以活著,不為別的任何東西,只為活著。”
所以,他就這麼一點點收拾起不甘、悲傷、遺憾,就這麼沒心沒肺地活著。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唯有放下所謂的“臉面”,才能讓自己直面現實,哪怕是在石頭縫裡,也要開出花來。
結語:
很喜歡李嘉誠先生說過的這樣一段話: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不懂裝懂,只愛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最不看重的就是“臉面”,他們需要打碎自己的玻璃心、矯正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將理想的人生,變成每天的日常。
為了實現這個人生目標,每一天都是自律而充實、上進而謙卑的。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自成風景。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q1sHG5PXerF2-ua4ayNLS4WwpvhtMFpCo0vSUf5rt04/?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