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令雖已過了立秋,但天氣依然炎熱,秋老虎的餘威猶存,樹上的秋蟬依舊煩躁著不停。或許是對生命的眷戀,亦或是對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的無奈,秋蟬的鳴叫帶有幾絲淒涼。正如明代吳從先在《小窗自紀》中記載:“聲之淒絕,無如衰樹寒蟬,泣露淒風,如扣哀玉。回聽高柳雄聲,火雲俱熱,至此易響,時異勢殊,大抵類是。”秋蟬大多給人淒涼、惆悵之意。蟬聲在不同詩人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意義,“蟬聲到處何曾別,人心聽來有悲悅”,
在駱賓王心中,蟬聲響亮而高遠;
在失意人的心中,蟬聲是淒涼而哀怨。
古往今來許多詩人留下眾多優美動人的詩篇。秋風起秋蟬鳴,有關秋蟬的詩句,秋水如鏡,體會初秋的韻道!
秋蟬聲
唐-劉商

蕭條旅舍客心驚,斷續僧房靜又清。
借問蟬聲何所為,人家古寺兩般聲。
聞蟬寄賈島
唐-姚合

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
禪客心應亂,愁人耳願聾。
雨晴煙樹里,日晚古城中。
遠思應難盡,誰當與我同。
秋蟬
宋-范成大
日落秋蟬噪柳津,為傷風露煙聲頻。
送晴送雨江亭外,偏感舟行晚泊人。
秋蟬
宋-釋永頤
斷角斜陽觸處愁,長亭搔首晚悠悠。
世間最有蟬堪恨,送盡行人送盡秋。
秋蟬
明-朱有燉
敗柳疏林寄此生,涼時不似熱時鳴。
蛻形先覺金風動,輕翼偏嫌玉露清。
抱葉常如經雨態,過枝猶帶咽寒聲。
桑間此際螵蛸老,遊息安閒莫漫驚。
秋蟬
清-上鑑
咽柳鳴槐較恨多,一聲聲送夕陽過。
朱樓盡是笙歌地,不解悲秋奈若何。
秋蟬
清-屈大均
梧桐一兩葉,猶有暮蟬棲。
未忍辭風露,清泠只此溪。
聲將泉水咽,影向月明低。
一片碧空外,行雲更不西。
秋蟬
清-戴亨
清風涼露忽成啼,林遠煙深望欲迷。
黃葉空山秋色裡,斷橋古渡夕陽西。
聲聞已接猶難見,地步寧藏不肯低。
聽汝去年曾醉後,黌宮松畔亦留題。
浪淘沙-秋蟬
清-劉嗣綰
門外易斜陽。一片清商。
殘聲還向別枝長。
任是行雲留不住,係了秋光。
倚樹罷思量。扇底新涼。
高槐古柳憶江鄉。
薄鬢蕭蕭無定處,風為誰忙。
連理枝-秋蟬
清-周貽繁
淡日桐陰靜。戛戛來清聽。
激越輕揚,短長搖曳,助人吟興。
晚妝拈馀韻、寫新聲,正西風淒冷。
飲露情懷迥。孑潔誰堪並。
細意偏憐,慧心能學,鬢梳輕影。
笑螳螂探葉、欲相窺,也應羞孤耿。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EKbgFvokTZZo_AQae6uOcWBCwv3l8pXM5qHHprQwNjI/?source=tuwen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