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歲月不饒人,還沒來得及享受青春的美好,就已經被推搡著來到了奔六的年紀。青絲已經漸漸泛白,臉上也毫不留情地留下了時間的痕跡。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靠著雙手換取勞動果實,艱苦的生活,讓人們年幼時就開始懂得為家里分擔。
麥克·莫波格在《柑橘與檸檬啊》中寫道:“從出生開始,我們都擁有一顆童真的心。在時光裡摸爬滾打,不知道什麼時候長大了。只是面對災難,選擇接受並且堅強地活下去。”
歲月不易,在時代背景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讓他們養成了勤儉質樸的習慣。前半生步履匆匆,一轉眼,時代變了,人也老了。
即便如今生活變好了,依舊保留著昔日的生活習慣。
奔六的人,因為窮過,所以戒不掉三種習慣:
*****01、習慣早起*****
查·艾霍爾這樣說:“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奔六的人,因為窮過,習慣早起。因為從很小開始,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作息已經融進了血液裡,幾十年如一日。
五十多歲的人,起得早,睡眠少。習慣了起早貪黑的生活。
就算如今已經不必再為溫飽而發愁,心中依舊覺得不能懈怠生活,戒不掉早起的習慣。忙碌成為了習慣,生活的節奏稍微慢下來,都感覺心有不安。
明明可以多休息,但總也閒不住,總有做不完的事情。
習慣早起,做一些家務,為家人做好早餐,晚上也是睡得最晚的人。彷彿花太多的時間睡覺,是件不划算的事情。
也因為幾十年的生活習慣,奔六的人,也養成了睡眠少的習慣,天一亮便睡不著了。

*****02、習慣吃剩菜*****
李紳的詩中寫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經歷過苦日子的人,忘不掉飢腸轆轆的滋味。每一顆糧食都有血有汗,奔六的人,因為窮過,習慣吃剩菜。
對於每天吃不完的飯菜,根本捨不得倒掉。到了下一頓,回鍋裡熱一熱,就著白米飯就吃掉了。
奔六的人,一輩子省吃儉用,捨不得浪費,養成了吃剩菜的習慣。
如今各類美食層出不窮,但想讓老一輩人去過如此新穎的生活,他們反而不習慣。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粗茶淡飯。
即便是勸說他,別吃剩菜,吃不完的倒掉。他當著面說,倒掉,但背地裡還是會將剩菜留著,獨自吃掉,戒不掉吃剩菜的習慣。
奔六的人,捨不得浪費,養成了吃剩菜的習慣,精打細算地操持著一大家子。

*****03、捨不得花錢*****
奔六的人,因為窮過,捨不得花錢。平時的生活也是簡簡單單,明明手裡有積蓄,卻把日子過得緊巴巴。這樣的生活狀態,與其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過慣了昔日里貧窮的日子,即便現在條件變好了,也依舊堅持節約的思想,戒不掉捨不得花錢的習慣。
賺來的錢,捨不得花掉。
慢慢攢起來,不到真正要用錢的時候,絕對不會拿出一分一毫,這或許是屬於那代人獲取安全感的方式。
手裡有錢,心裡才有底,也是給將來的養老生活留一份保障。
衣服總是縫縫補補,即便是花錢買東西,也是挑便宜的買。身體不好,也不願去醫院看病,總覺得熬一熬就好了,不花“冤枉錢”。
奔六的人,因為窮過,極少有花錢的習慣。陳舊的消費觀,無法與快節奏的生活相契合,物價越來越高,自然是更捨不得花錢。
總結
奔六的人,面對繁華的社會,便利的生活條件,還是會選擇省吃儉用,堅持勞作,因為窮過,知道安逸來之不易。
但人生恍然如夢,五十來歲,已是走過了半個世紀,吃過苦,流過淚,也該開始為自己而活了。別覺得年華已逝,一切無意義,人生何時開始都不晚,要有一顆享受生活的心。
奔六的人,請學會善待自己。
奔六的人,身體在逐漸走下坡路,很多事情就別再操勞了。注意自己的飲食,剩菜就別再吃了,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才能讓晚年更幸福。
別在不該省的地方摳摳搜搜,這一生,一定要學會善待自己。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力,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整理心情,去認真為自己活一回。
人生很美好,別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辜負了歲月。往後的時光,想開些,對自己捨得一些,愛自己,好好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