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像是走一條充滿迷霧,有著許多風險和未知的路。
有的人會勇敢地闖出一片天地;而有的人,會停在舒適的地方,享受著安逸的生活。
其實,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任何傷害。可是把自己保護得太好,不敢冒險,那麼就不會知道前路到底有多少精彩,日子會過得枯燥無趣。
人這一生,很矛盾,一方面在不斷追求安穩的生活,卻又渴望不斷突破自己,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愛迪生說:“我始終不願拋棄我的奮鬥生活,我極端重視奮鬥得來的經驗,尤其是戰勝困難後得到的愉快,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後踏進順境,才覺得受用、舒適。 ”
安穩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會讓我們停止進步與前進。
厲害的人,懂得不斷退出“舒適區”。
一個人,越是善於走出“舒適區”,越是善於突破自己。當危機到來時,能有更多的出路可循。
*****01、在“舒適區”生活久了,會退步*****
郭麒麟是德云社的“少班主”,他本可以安安分分地待享受人生,有師父的教導,父親的庇護,還有師兄弟的陪伴,日子能過得滋潤愜意。
可是郭麒麟在很小的年紀,卻有著很清醒的認知。覺得父親雖然獲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不知道幾年後,幾十年後又是一番什麼樣的光景。
所以,他並沒有待在舒適區裡享受著父親帶給自己的好資源,而是勤儉節約,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一點點地學習文化知識,拓寬自己的人生路,做綜藝,演戲,發展自己的各項實力。
盧梭說:“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必須具備一種能應付逆境的態度。”
長久生活在“舒適區”,其實是一種退步。
一個人若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放棄積極進取的心,那麼他則沒法使得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同齡的人都在向前奔跑,而自己原地不動,就會迎來被淘汰的命運。
處在一個好的環境中,只能說是自己先天的條件好一些。除此之外,什麼都代表不了。
只有不斷走出“舒適區”,不斷讓自己變強大,才有更強的競爭力,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02、“舒適區”會讓人失去鬥智*****
《知否》中的孫秀才,十二歲就成為了秀才,可見天資聰穎,是有一些才能的。
可是,在婚後的生活中,他除了欺負自己的妻子,和狐朋狗友廝混,沒有任何有才華教養的體現。
他待在“舒適區”裡享受生活,忘記了要提升自己。
他花著妻子從娘家帶來的嫁妝,享受著舒適的生活,沒有繼續好好讀書,壞習慣是養成了一大堆。
他沒有了一點“神童”的風采,沒有一點正經營生,還自命不凡。“舒適區”讓他失去了鬥志,最後落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舒適區”雖然舒服,但是卻常讓人弄丟愛拼搏的初心。
若是只願享受“舒適區”的束縛,不願努力,人往往就會喪失鬥志。就算本來有一些靈氣,也會被懶惰消磨殆盡。
如若,一個人不再拼搏向上,只想著投機取巧,或是看不清自己的處境,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那麼,早晚有一天會讓自己的所有優勢都不再有意義。人生路上,也將被他人遠遠地甩在身後。
當我們待在“舒適區”裡時,可以做稍事的休整,然後繼續前行。
*****03、真正厲害的人,會不斷退出“舒適區”*****
走出“舒適區”,也許會碰壁,會遇到一些自己處理不來的事情,但是,每一次的磨難和挫折,都將使得你變得更強大。
若是只待在“舒適區”裡,不停地做白日夢,不付出一點實際的行動,那麼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出息。
只有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去開拓進取,才會讓未來能有更好的生活。
若是在有精力,有力氣的時候,選擇安逸,日子混久了,整個人都會頹廢,前途會越來越縹緲。
若人還年輕,不要選擇無所事事,只顧著吃喝玩樂,到最後都不知道人生的意義。
人應該豐富自己的閱歷,知道更多的道理,懂得更多的知識,成就更大的事業。如此,你才能看到人生中,更美妙的風景。
真正厲害的人,會不斷退出“舒適區”,會不斷突破自己。
唯有不斷突破自己,讓自己有更多技能,才能讓日子過得更加順遂美好。
人生在世,如若我們長久待在“舒適區”,過度的享受,只想著吃喝玩樂,手機遊戲不離手,天天渾渾噩噩,那麼人便會漸漸失去鬥志。
正如雪萊說:“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夠凌空飛翔。”
在“舒適區”待久了,視野,思維還有對待事物的見解,以及格局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沒有進步,沒有成長,將來遇到風浪便將沒有抵禦的能力。
人活一輩子,別在“舒適區”待太久了。
“舒適區”不是永恆的,它無法讓你安然度過一生。轟然倒塌的那一刻,你將會覺得窮途末路,只能在遺憾的淚水中悔恨。
趁著一切還來得及,努力學習,突破“舒適區”,努力給自己創造出更多的“舒適區”,人生才會更美好。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要勇敢地走出“舒適區”。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