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不是萬能的,但缺錢是萬萬不行的。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生動地詮釋了一個男人的中年危機:
妻子離婚,被公司老闆刁難,就連送去小舅子家的禮物也要,掃碼查詢價格。那一刻我知道餘歡水心裡在流血。每個人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隱忍、無助、心酸和悲苦。
缺錢,是擊垮一個中年人最簡單的方式。
梁文道在談到中年危機時說:
“年輕人的好處,就是每個年輕人都相信自己能飛。而中年人在煽動翅膀時,兩邊羽翼上還掛著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中年男人是家庭的支柱,如果他們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就需要為家裡提供源源不斷的錢財。
人活在這世上,就需要用錢。
如果一個人十分地缺錢,就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挫折和災禍所擊垮。

在很多人看來,男人到了中年都是過得不錯的。理由是,他們經過多年的打拼在事業上已經有了比較穩定的基礎,他們的積澱足以應付生活的風雨。
其實,這樣的看法很片面。有些人到了35歲的生活,的確過得衣食無憂,但同時還有許多人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他們依然還要為掙錢而苦苦奔波操勞。
35歲這個年齡段,你會總覺得像是被生活給逼進了死胡同里,退,退不得;進,又進不去。
年輕人在拿時間換錢,中年人也是如此,但即使這樣努力工作,中年人的錢依然不夠用,反而還擠壓他們了大量的休息時間。
成年人的底氣是錢給的,沒錢可以苦中作樂,但一旦需要錢,你才真正體會那種生活的苦澀。
對於中年人來說,“沒錢”這兩個字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他們身上。生活太難了,“缺錢”,正在困擾35歲以上的中年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錢,就是資源;而資源,就是抗風險能力。
你沒窮過,你永遠不懂缺錢的滋味。有人說錢很俗,但是沒錢你更俗,錢是社會商品中相當有用的東西。
人在社會上立足需要錢,沒有錢,在家人面前就沒有價值,在社會上就沒有地位,也很難得到認可。
當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有錢的時候,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會巴結你。
當你沒錢的時候,他們都會遠離你,看不起你。
電影《飛馳人生》中有一句台詞:“中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童話,只不過是負重前行,他們常會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偽裝起來,只留給親人堅強的身影與和善的笑臉。
有一種累,叫做中年。被生存壓力所裹挾,種種焦慮奔湧而來。
馮唐的《成事》,有句話印象深刻:“尚在中年,可聖可狂。”
中年正在一個岔路口,35歲的中年危機,確實如影隨形。
中年人的迷茫,來自於狀態的下滑,和對職場競爭力的擔憂。人生就像一個輪迴,25歲也迷茫,35歲也迷茫。
上要贍養父母,中間要抗住家庭車貸、房貸,下要應對孩子的培養教育,種種外顯和隱形壓力匯集壓在胸口。
對自己的懷疑、同齡人的壓力、年輕人的競爭、不斷變化更新的世界,每一天都是考驗。
我們都想要美好的生活,但我們得知道,美好的生活需要錢來做支撐。
希望終有一天,每一個感到生活不易的人,都不會再被缺錢所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