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從來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如是說。是的,海有海的浩瀚,山有山的巍峨,岩石有凌厲的尖銳,香花有氤氳的芳馨。也許我們只是海岸線上的一顆浪花,在風兒的柔情蜜意中,與礁石繾綣著,頑皮地跳躍於沙灘上,儘管我們很渺小,很卑微,在海的面前,是塵埃般的存在,但是,這絲毫妨礙不了我們作為浪花的美麗和尊嚴。
我們,和海水相融合,擁有一樣的味道,
我們,和海水一樣擁抱著海岸,
我們,和海水一樣托舉著共潮聲的明月,
我們,和海水一樣連接到天邊,讓天,成為大海的一道風景線。
我們是浪花,是浩瀚的海上,一個不可或缺的微妙之景。
想起紀伯倫的《浪之歌》中浪花的訴說:
“我和海岸是一對情人,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
是的,海浪是頑皮跳躍的,而海岸,卻是堅忍而有耐心。
人生於世,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個性和氣質,我們相輔相成,相依相伴,跳躍的、歡快的、靜默的、肅立的,都是不可複制的唯一,是最獨特和完美的存在,都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好風景。
卞之琳說: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生活中,也許總是這樣,我們總喜歡仰望別人,
總覺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總以為因為距離,遠方的山水和明月,都成了我們夢寐以求的景緻。
我們不斷地否認自我,菲薄自我,心底總是有個小小的聲音對自己說:且看繁花似錦,我自零落成塵。
其實,親愛的、可憐的孩子,我們大可不必以彼之強,比我之弱。
我們,自有自己的閃光之處,自有我們看不見的美好。
也許我們不夠偉岸,但是,我們有一顆善感、善思的心,我們的智慧足以,
讓我們木秀於林,成為林中的一種秀頎而蓊鬱的茁壯;
也許我們不夠強大,但是,我們有樂觀、向上的意志,
讓我們一路走來,不卑不亢,不離不棄,終想成為一路上不停走著的好風光;
也許我們不夠成功,但是,一路上的各種小小的收穫,也足以成為我們裝點旅途的小確幸,
讓我們低頭耕耘後,會看見些許成熟的綠色,給我們不斷收穫的小欣喜。
名勝古蹟,是歷史沉澱的景緻,但是,一草一木,也是我們身邊的別緻風景;
先人聖哲,是歷史文化的風雅景緻,而我們,也是芸芸眾生中向陽而生,不可重複的好風光。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世界是豐富而多元的,我們每個人,也許是翱翔的鷹,也許是潛底的魚,
或許,就只是默默無聞的一粒泥土或塵埃,
但是,我們依然是愛你的人心中的紅玫瑰,是你愛的人眼中的白月光;
我們,總會因為各自的獨特和唯一,贏得生命的體面和歡喜。
高爾基說:“只要擁有生命的願望和對自身力量的自信,那麼整個一生就是一座壯麗的時鐘。”
生命之於我們,還很暖,很長,我們不必一直走在效仿別人的路上,做一道自信的光芒,成為一個聚集和散發力量的小星球,散發出一道道耀眼的光,然後大聲而自信地對著世界喊:我們的風景,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