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首動人的詩歌,讚頌著世間萬物,也讚頌著自己,將生活中的起起伏伏融入字字句句中。
人到四十,人生已走過一半的路途,半輩子,沒有為自己活過。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已經步入了中年,這時會突然對人生有所醒悟,也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現如今面對這世間的人情世故,反倒會慢慢看淡了,曾經執著的事情,也許慢慢看開了。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不容易,前半生付出了自己一腔熱血,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過,活得實屬卑微。
細細想來自己走過的路為自己付出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犧牲自己,來贏得別人的感動。
為了事業為了家庭勞累了自己,成就了別人,等到四十歲留給自己的,或許只有一身病痛和滿心的遺憾。

01、人過四十,過去既往不咎
一開始,每個人的心氣都很高,為了想在這個社會上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給自己背上了許多責任,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自己內心是否真正的快樂,很多人回憶自己的前半生基本都是奉獻給孩子和父母,從來沒有想過是否要為自己考慮些什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不需要為了什麼去討好別人,當卑微成了一種習慣,自己的背就永遠直不起來了。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苦和甜來自外界,堅強則來自內心,來自一個人的自我努力。”未來發生的事情,上天自有註定,然而面對世俗的污濁,內心更應該保持自有的清澈。
每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並為之付出努力。上天賜予我們寶貴的生命,不是讓我們活在別人的影子裡,做人生的主角才對得起自己。
尼采曾經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種生活。”
人應該一直往前看,不能總是回頭沉迷過去無法自拔,無論之前是好是壞都已往事隨風。只要活著每一刻都可以重新開始,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
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束縛,但人到中年就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而不是一直活在別人的定義裡。
過去的事情既往不咎,學會放下才能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未來。以前為別人付出所有沒有為自己活過,現在應該及時止損,人這一生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內心為自己活一次。

02、從此愛惜自己,在乎自己的健康
年輕的時候總是不斷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不知不覺就拖垮了自己的身體,殊不知只有自己的健康得到保障,才有對未來做出選擇的權利。
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不是腰纏萬貫,而是健康一直相伴,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陪伴著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三島由紀夫說過:“人生只有這麼一回,為何不多加珍惜短暫無償的身軀與鍛煉雕琢呢?”
無論人的慾望有多麼的強大,但終究只有一副凡人的身軀,能承載的東西也就那麼多,歲月的摧殘會讓我們無還手之力。
好的體格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擁有的,需要長期的鍛煉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到四十,就不要再為其他事情操勞了,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才最重要。
要開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要用熬夜來換取自己的工作效率;遠離大吃大喝的聚會,給身體減輕一些負擔;或者擬一個健身計劃,循序漸進喚醒身體的活力。
沒有誰能保證現在陪在自己身邊的人,將來依舊在自己身邊,人生這條路注定最後是自己走完的,冷暖自知,沒有人能幫自己承擔內心的苦楚。

03、人過四十,從此取悅自己
人到四十歲,家庭也趨於穩定,兒女也開始獨立了,可以試著放手,不要讓自己那麼勞累了,學會取悅自己,享受生活。
這並不是意味著用金錢滿足自己的生活慾望,或者是渾渾噩噩任時光流走,而是要做人做事都從心出發,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為了謀生路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內心非常喜歡自然。
他曾寫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矛盾:“既放不下仕途,又渴望田園生活。但是最後陶淵明還是選擇了辭官歸隱,只因他知道自己真正嚮往的是什麼。”
生活不斷向前,錯過了的就無法再挽回,而失去了的亦不要再留戀,把握住眼下的大好時光,遵從內心的真實想法。
生活是千滋百味的,當我們取悅了自己,內心就永遠都是甜的。當選擇了自己最舒適的生活,內心收穫得充實,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

人過四十,從此只深愛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是不容易的,而中年人的世界是更不容易的,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背負的責任和壓力更加巨大,為了整個家庭的未來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辛苦了大半輩子,幸福和快樂都是別人的,留給自己的只有辛苦。趁著現在還有時間,還有機會,好好呵護自己飄零疲憊的心。
每個人都會有年老的時候,但是每一個人生階段自己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之前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寶貴的財富,以後的日子要更加懂得愛自己。
人到四十,即使是要老去,也要以自己最好的狀態優雅地老去。
時間退去了年少輕狂,讓人變得更加成熟穩重,餘生,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從此只深愛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