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人,就總有喜怒哀樂。而這些情感,是需要表達出來的。因而,才有了人在生活中的各種姿態,比如快樂,比如悲傷;比如笑,比如哭。
人總是通過肢體的表達來釋放情緒。比如幸福的人會眉眼帶笑;比如痛苦的人會流淚哭泣。
在這些肢體表達中,幸福和快樂是有所關聯的。因為,人有幸福感,才會覺得快樂。
不是有首歌叫《如果感覺幸福你就拍拍手》嗎?拍手,也是快樂和幸福的一種表現形態。人又如何獲得幸福感呢?有5個小方法,供你參考一下。
★★★樂於助人★★★
第一個,樂於助人。為什麼要把樂於助人當成幸福感的獲得方法?因為,人真正的快樂,是付出,而不是獲取。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是能夠得到別人的需要。你能夠得到別人的需要,說明你有價值。而有價值的人生,才能有意義的。這就是相互的關係。
所以,樂於助人,是人的一種快樂源泉,也是人獲得幸福感的一種方式。你幫助的人越多,你的價值就越得到體現,你的成就感就越強,幸福感也越強。
不信,你去問一個總被人幫助的人,問他是不是能夠從中獲得幸福感?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事。
漢語有“施”與“受”兩個詞語。施,施與,就是幫助別人。施,說明你本身有這樣的能力,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你都有所富餘,因此才能分享給別人;而受,就是接受,說明你在某些方面還有欠缺,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是貧乏的,所以才需要幫助。如此一來,你能就想像,是施與快樂,還是接受快樂?
所以,有能力“施”,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都是快樂的,都是有幸福感的。
★★★常伴親人★★★
第二個方法,是經常陪伴在親人身邊,特別是自己的父母。中國有句古話,叫“ 子欲孝而親不在 ”。那樣的情景是很讓人痛苦的。
當人能夠意識到這種痛苦時,就會轉向相反的方向,經常去親近父母,關愛手足。在親情的溫暖下,人自然是快樂和幸福的。
親情,是世間最能讓人牽掛和看重的情感。愛情或者可以終結,但親情是割不斷的。所以,能夠享受親情的人,也是最有幸福感的。
★★★善待自己★★★
第三個方法,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是不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不以自己的健康作為代價來得到別的東西。
善待自己,是在關愛別人的同時,不忘記留給自己一份空間,讓自己的靈魂能夠自由飛翔。比如說,有一個人,為了工作,為了名利,不停地拼搏,終於有一天累得暈倒。醫生告訴他,他的胃血管破裂了,如果再晚一點送來,就可能有生命危險了。而這次病後,他雖然盡力減少工作時間,但胃還是落下了毛病,經常疼痛。他才懂得,原來,一切的名利,都不如健康來得重要。這就是他不善待自己的下場。
善待自己。沒有健康,又何來快樂和幸福?
★★★多點運動★★★
運動,也是善待自己的一個方式。運動,是身體的一種鍛煉,也是情緒的一種發洩。當人的壓力太大時,適度運動,能夠把負面情緒爆發出來,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
能夠經常運動的人,身心是比較健康的。而身心健康的人,又多是快樂的。能夠快樂的人,幸福感又是越強的。聽起來像是繞口令,其實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你仔細品一下,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安靜讀書★★★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董卿?反正我是喜歡的。而我喜歡的,就是她的“腹有讀書”。一個有書香的人,她自然是快樂而滿足的。因為,“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如果你覺得沒有快樂,也沒有幸福感,那就讀書吧。找一些適合自己讀的書,安靜去讀,用心去讀,你會從書中,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記得《劉三姐》那部電影,在“對歌”的一場戲中,一位書生說了一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在那場戲中,這樣的說法是被劉三姐所嘲笑的,但我覺得,他說的也沒錯,只不過是他自己無法把讀來的知識靈活運用而已。
而董卿,就是太會運用了!在各種場合,你能被她隨口而出的金句所驚艷。在那種時刻,我總是有這種的感嘆:能這樣的讀書真好啊!
所以,能夠安靜讀書,讀懂自己想讀的書,並且學以致用,就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這一點,我不騙你。
因此,想要獲得幸福感,就多去做做這5項吧。相信我,你總會有所收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