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是人人都會的事情,無論怎麼吃,只要能吃好、消化好就行,不關別人的事。但就餐就不一樣,得有一定的講究,且不同的場合,講究的程度大不相同。
雖然就餐的某些講究,完全是無聊的、強行的規定,但有些時候,你卻不得不遵循。而且,如果你是個有心人,便會發現,有些講究純粹是有錢人或愛裝-逼人,養成的陋習,談不上什麼先進或高雅。說得難聽點,就像“脫褲子放屁”一樣——多餘而扯淡。
但總體而言,你就餐的樣子,還是能體現出你修養的程度,這就像人的氣質一樣,不是靠裝、靠掩飾,就能有質的突變,而是你的言行舉止和一顰一笑,都會將其暴露得淋漓盡致。
一、就餐時的言談。就餐時並不是完全不能說話。有修養的人,都是說些能烘托氣氛的話,而且言語得體,聲音合適,嘴型克制,絕不會像噴壺。而修養差的人,就容易在飄香的餐桌上說出類似“得了痢疾拉肚子怎麼辦?”來。同時,他聲音極不講究,隨意放肆,最差的是嘴巴張得老大,像喇叭一樣,眉飛色舞,活脫脫一把噴壺,直往外噴射噁心嚇人的穢物。
二、就餐時的眼神。修養到位的人,不會東張西望,眼神只會自然而柔和的拂過人群,帶著友善與祥和,自然地平視著眼前的碗筷和飯菜,安然地享用。修養欠缺的人,不但會左顧右盼,還老盯著別人看,眼神猥褻而猙獰,一味地直勾勾看著好吃的美食,只管自己享用,毫不懂得與人分享。既像窮瘋了一樣,更露出自私和貪婪,上不了檯面,不可與人同伍。
三、就餐時的聲音。這裡說的聲音,不是指說話的聲音,而是吃飯時弄出的各種聲音。吃飯本來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因而需要有點講究。有修養的人,就比較注意這一點,而修養差的人,不是容易吃出響亮的“叭噠”聲,令人倒胃而反感;就是容易弄得杯盤碗筷“叮噹”響,尖銳而令人掃興。這樣的響動,顯然與飯局格格不入,極容易引發大家的側目和氣惱。
四、就餐時的禮節。不一定要講究身份的貴賤,但一定要尊老愛幼、尊敬師長。有修養的人,懂得尊重值得敬重的人,更懂得謙讓老弱婦孺,先後給出的是人間正道,禮節給的是溫暖和真情。而修養差的人,眼裡只有高低貴賤,只有官員和富人,而不懂得尊重老弱婦孺,先後給出的是勢利炎涼,禮節給的全是市儈和庸俗。因而,人群剛一落座,修養就露出七分。
五、就餐後的狀態。就餐後的狀態,更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吃完後是不斷地舔嘴咂舌,還是當眾呲牙剔牙吐殘渣;是吃完後翹起腿架到桌椅上,還是吃完後橫七豎八歪著;是張嘴就來胡說八道,還是你推我搡打情罵俏……這些都會暴露出一個人的某種行為缺陷和人格修養。因為這裡是就餐場面,而不是家庭便飯,也不是熟人扎堆,有些禮儀,必不可少。
其實,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就餐都是有一定講究的。約定成俗也好,強行規定也罷,只要不是你一個人能主導的場合,你就得講究集體性的遊戲規則。否則,你就會成為另類,要么是你過得不愉快,要么是大家很反感,終歸是不歡而散。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是簡單的吃飯,也還是有很多規則要講究的。
譬如是用筷子,還是用刀釵,抑或是用手抓,
當大家都採用同樣的方式時,你卻非得與眾不同,那就只能是自找沒趣了。
你們說,對不對啊,火眼金睛的網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