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窮人會越來越窮,富人會越來越富。
當然這裡的窮不單指缺錢,也指缺時間,缺知識,缺技能,缺少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窮人和富人的根本區別是對資源的運用和自身認知能力高低的區別。在投資理財中“窮人思維”有以下特點:

盲目投資
有些“窮人”一輩子都在鑽研投機,想找到那些發大財的偏門方法。比如買彩票,比如股票投機,比如銀行呆賬。把自己的血汗錢能盲目投入自己完全不懂的領域。
他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遠離大城市、不懂互聯網、不了解業界趨勢,等等,導致他們的信息極其匱乏。而反過來,這種信息的極度匱乏,又讓他們的思維變得僵化、狹隘、瞻前顧後,導致他們一輩子保持這樣的生活狀態,難以走出來,擺脫貧窮的狀態。過於重視當下的、可獲得的收益,而對長遠的、抽象的、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收益心懷警惕。
窮人喜歡消費,富人關注投資
窮人得到一隻雞、會把雞燉著吃了,富人會讓雞生蛋,蛋再孵雞。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讓錢生錢。一般富足的美國家庭只有20%的收入來自投資活動,而超級富豪的收入有43%來自於投資活動。這就是窮人和富人對金錢態度的差異。
喜歡找藉口,捨不得投資
“沒錢理財”、“沒時間理財”、“理財是有錢人的事”.....這些都是很多人不想理財找的種種藉口。找藉口,是最典型的窮人思維。要知道找藉口是一種最低級的逃避責任的錯誤行為。理財並不是有錢沒錢,無貧富之分,管理好平時日常開支也是理財。無論是在自身能力或是財力上,他們更看重能握在手裡的實感,而不計劃長遠。
收穫多少還是跟有多少努力有關,投資還得趁早,年輕就是資本,在自身能力方面,越早投資儲備就會越多;在金錢方面,以後物價房價將會越來越高,要想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就得先學會投資。

害怕風險
風險和收益是孿生兄弟,不想承擔風險還希望賺取巨額財富,累死恐怕都做不到。因為財富往往隱藏在未知的領域,已知領域的利潤空間早就被競爭者瓜分。窮人不敢冒險,總希望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當然只能撿剩下的。富人喜歡風險,他知道風險的背後就是巨大的財富。
當然他們不是盲目的冒險,而是基於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來管理風險。巴菲特看起來不是愛冒險的人,但他很喜歡危機,當別人都恐懼,都被嚇怕了的時候,他說機會來了。
窮人賺小利,富人抓大勢
人窮志短,窮人會被蠅頭小利誘惑,把握不住大方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種心理在股市上表現得最明顯,失敗的散戶總是好股票拿不住,賺一點錢就拋,壞股票虧一點就捨不得割,最後跌到地板價。結果賺小錢、虧大錢。富人的目光長遠、信念堅定、相信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夠穩穩地抓住大勢賺大錢。窮人在小的誘惑或者風險面前會變得動搖,永遠成不了大氣候。
自控力差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了一個專門騙窮人的股票經紀人,他發現窮人在長期的消費決策中,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便宜的東西更有吸引力。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了投資中,就成為“垃圾股”的目標客戶。
影片裡有一句台詞:“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為錢在我們手裡,總比在他們手裡更能發揮價值。”這是天下騙子的心聲啊。
把“垃圾”賣給想發財的窮人,這在中國也是最賺錢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嚇死人的垃圾P2P借貸網,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內部原始股”,還有無數次崩盤又卷士重來的“3M騙局”,都是抓住了“窮人思維”的致命弱點——既無判斷力,又無自製力。
短視貪婪
戒除貪婪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5年6月股市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大多人都在感嘆,如果給自己設置一個止盈止損線該多好,或許還可以賺一點,至少也不會虧那麼多。這些都是事後的反省,在事中呢?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覺悟。不同的理財方式,成熟之後都會有一個被行業普遍認可的收益水平,P2P也不例外。在認清行業的基本規律之後,投資人自己心裡也需有一桿秤。
吝嗇於對自己的投資
具有“富人思維”的人持有著相對稀缺資源更有價值的理念,捨得花錢,買服務,買時間,買知識、買培訓,買信息,捨得花錢培養深度關係,而不是泛泛的社交。“窮人思維”還吝嗇於花錢在教育培訓上,吝嗇於花錢買知識、信息,吝嗇於買服務,時間不知道用來做什麼,就大量揮霍。湊熱鬧,看八卦,為別人操碎了心,讓網上的廣告商把他們的時間都收割了。
怎麼擺脫“窮人思維”?
-
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減少做那些“時間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
牢記“沉沒成本”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
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錢少,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
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
-
沒事不圍觀,學習強者的優點,“格局”、“角度”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多讀書多思考能讓人變得更好。
由窮人變富人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比起做窮人來說,做一個思想上的“窮人”更為可怕。
窮困之人會一直貧困潦倒,
忙碌之人會永遠日理萬機,
孤獨之人會終日形單影只,
而節食之人也總是會以失敗而告終。
不要囿於管中的思維,把眼光放遠一點,看看我們是如何越忙越沒有時間,越窮越沒有錢的。
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所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