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這才是人生的精彩。有的人浪跡天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有的人鍾情家庭的溫暖: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有的人,喜歡沐浴田園日光: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有的人,喜歡烹雪煮茶: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一百種生活,便有一百種美好……然而最好的生活狀態莫過於:杯中有茶,口袋有錢,手中有書。

- 01 -
生活中有茶為伴,是美麗而溫暖的。
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古人。
工作之餘,捧一杯清茶,細細吟讀一首小詩、讀一本書。
心靈在這美妙的詩情畫意間舒展,有如菩提樹下的一次虔誠的修行。
濃郁沁香的口感,翩翩起舞的芽影,亭亭玉立的翠葉,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一抿入口,感受茶的香濃,那深藏於茶中的詩情畫意,飽含了生命的體驗,
讓人在煩躁中安靜下來,心安,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 02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錢,不需要很多,而是足夠。
足夠去維持一個人的經濟獨立,在溫飽之餘,還能追求精神的麵包。
也正是經濟上的獨立,才能使一個人的人格獨立起來,繼而才可以自由地去選擇,去追求。
經濟不能獨立,要么得依附別人,要么就委屈自己,總歸是活得不夠挺拔,說話做事都少三分底氣。
這聽著有些殘酷,但這不是勢利,而是現實,也是規則。
所以,你可以不拜金,也不必以家財萬貫為奮鬥的終極目標,
但你需要一定的金錢和積蓄,來保證生活的尊嚴,不用屈就,不用乞求,可以自由地主導人生。

- 03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三毛曾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
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毛姆說:“養成讀書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
有了庇護所,苦悶受傷時,才有治癒的地方,才有面對這慌亂世界時的強力後盾。”

一個不讀書的人,就相當於主動關上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大門,成為拒絕思索、被動接受的人。
龍應台在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信中,這樣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讀書是一種自我的修煉。
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從中修煉自己的心境,豐富自己的見識。

品味茶香、口袋有錢、讀書學習,
正是一個人尋找自我、自我確定、自我提升的過程,三者相融,才是最得意的人生。
當你有了知識與財富,懂得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不斷滋養自己的靈魂,內心變得溫潤,靈魂變得豐盈,用挺拔的姿態面對百態。

滾滾紅塵裡,心安處便是最美的桃花源;
微笑向暖,歲月就能靜靜地盛放成一朵古茶花。年年歲歲茶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生命輪迴的古老旅程中,時光如流沙逝水,輕輕在指間流淌。
左手朝陽,右手晚霞,朝夕間看行雲流水,動靜裡悟世間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