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
緊張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現代社會是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不可避免地給我們帶來許多緊張和壓力。有些人很擅長應對緊張,有些人面對自己的緊張卻無所適從...
當你緊張時,常常會有人這樣勸慰你:“不要緊張!”,而你也通常會這欄告誡自己:“別緊張!” “沒什麼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這種方法幾乎行不通,它會不斷提醒你這種情緒的存在,實則更加強化了緊張,會讓你感到更加不安。
心理學家認為,緊張也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心理準備。有了這種準備,我們有了應付事物的力量。適度的精神緊張,可以提高警覺度,有利於解決問題,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
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當年第一次上課時,慕名而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在課前也做了充分準備,講一堂課綽綽有餘,這給他增添了很大的勇氣和底氣。但當他真正走上講台時,望見台下黑壓壓一片人頭,竟緊張得不知說什麼了…很久之後,他才慢慢平靜下來,開始講課。然而原本一個課時的內容,被他三下五除二10分鐘就講完了。可是,離下課時間還早呢!他再次陷入窘境,最後急中生智,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全場爆發出善意的笑聲。這消息傳到學校同仁那裡,胡適先生笑道,“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

心理緊張在某些方面是有益處的,但物極必反,過度的精神緊張有損於身心健康,一個人若長期處於心理緊張狀態,或緊張狀態過於強烈以致超過適應能力時,就可能導致各種疾患。因此要設法把自己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那麼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呢?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做法來應對緊張:
1
面對和接受
你應該意識到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試著體驗它、接受它。緊張時,可以和自己的緊張心理對話,問為什麼會這麼緊張,自己所擔心的最壞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這樣你就做到了正視並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能較為坦然從容地應對。

2
做充分準備
-
當你要應聘一份工作時,你需要思考招聘官會問的問題,準備好如何應答;
-
當你要參加一個會議時,你應該先總結自己的想法,以便應對會議中的討論;
-
當你要赴一個約會時,你需要精心打扮自己,想好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冷場和尷尬局面…
很多情況下,緊張是因為你沒有做好相關準備。充足準備後,不僅能幫助你消除緊張情緒,還能讓你做好事情。

3
放鬆身心訓練
-
做深呼吸,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給予自己積極暗示。
-
將注意力集中到美好的事物上。比如,看花、觀海、賞月等。
-
選擇不錯的場所多運動。比如,散步、打球、游泳等,讓肌肉放鬆。
-
進行行之有效的鬆弛術。比如,東方的印度瑜伽術,西方的靜默祈禱法,日本坐禪術和我國的氣功、太極拳,以及現代的生物反饋訓練技術等。

4
掌握二八定律
如果你工作緊張勞累,可應用“二八定律”,分出80%的次要和20%的主要事情,優先做好20%起著關鍵作用的工作,因為在大多數事情中,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只佔其中一小部分。在壓力減少時,80%的工作也逐漸迎刃而解。
如果所擬計劃不符實際,便會因為挫折而引起緊張。心理學家建議,在預訂工作進度表時,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時間”,即完全“真空”不預先安排任何事情,調整生活節奏,有勞有逸。

5
寫“成功記錄”
“成功”和“挫折”的區別不只體現在大事上,順利完成一件或多件事,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成功”並不一定是取得大的成就,成功也可以是上班不遲到,約會時受到對方的讚美,會議討論時想到一個新點子,制定一條完整的旅行路線,發現一家很受歡迎的美食店等等,看似小事,但日積月累的堅持也是一種很棒的表現。
一直想著自己還有很多事沒做,便會越想越沮喪,甚至覺得自己低能無用。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做得成功的事,記在本子上,你會頓時信心大增。

最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哦,當情緒突然緊張起來時,往往也是精力特別集中的時候,有可能把事情做更好。將緊張的情緒好好利用,將它轉於學習或工作中,隨著任務的順利完成,內在的緊張也得以逐漸消失,可謂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