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在對世事瞭如指掌之後才會懂得放棄並善於放棄,
只有在懂得併善於放棄之後才具有大成之思、大家之氣。

楊玢是宋朝尚書,年紀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他家住宅寬敞、舒適,家族人丁興旺。
有一天,他坐在書桌旁,正要拿起《莊子》來讀,他的幾個侄子跑進來,
大聲說:“不好了,我們家的舊宅被鄰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饒他! ”
楊玢聽後,問:“不要急,慢慢說,鄰居侵占了我們家的舊宅地?”
“是的。”侄子回答。
楊玢又問:“鄰居家的宅子大還是我們家的宅子大?”
侄子們不知其意,說:“當然是我們家宅子大。”
楊玢又問:“鄰居佔些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
侄子們說:“沒有什麼大影響,雖無影響,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
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兒,楊玢指著窗外落葉,
問他們:“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麼想?”
侄子們不明其意。
楊玢乾脆說:“我這麼大歲數,總有一天要死的,
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有什麼用?”
侄子們現在明白了楊玢講的道理,說:“我們原本要告他的,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他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
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
寫罷,他再次對侄子們說:
“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計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樣樣順心,生活的路上總有溝溝坎坎。
你的奮鬥、你的付出,也許沒有預期的回報;
你的理想、你的目標,也許永遠難以實現。
如果,抱著一份懷才不遇之心憤憤不平,
如果,抱著一腔委屈怨天尤人,難免讓自己心態扭曲、心力交瘁。
生活在凡塵俗世,難免與人磕磕碰碰,難免被人誤會猜疑。
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時之言,也許別人加以放大和責難,
的認真、你的真誠,也許會遭到別人的誤解和中傷。
如果,非得以牙還牙拼個你死我活,
如果,非得為自己辯駁澄清,必然導致兩敗俱傷。
適時地嚥下一口氣,讓別人一碼;
瀟灑地甩甩頭髮,悠然地輕輕一笑,甩去煩惱,笑去恩怨。
你會發現,天依然很藍,人生依然很美好,生活依然很快樂。
不妨扯下自己的面子給別人人都愛面子,你給他面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