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半生,我們似乎一直都在為別人而活,總是怕對不起別人。
小時候為父母而活,怕他們失望;長大了為愛人而活,怕他們委屈;再後來為後代而活,怕他們難過。
對於別人的要求,不懂拒絕,對於別人的責怪,不懂反駁,遇到了問題,先責備自己。
可是你仔細回想一下過去的日子,你究竟多久沒有好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多久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又有多久,沒有好好出去散散心了呢。
你總為別人排憂解難,卻無人能夠知你心中憂愁。
你總為別人費心勞力,卻無人能夠幫你渡過難關。
我們總覺得自己對他人有所虧欠,不斷為難自己,對自己苛刻。
可能只有當時間久了,我們才會漸漸懂得,我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自己。
前半生已經這樣了,後半生一定要學會善待自己。
別人怎麼看,是別人的事
生活可以復雜,也可以簡單,要看我們擁有怎樣的心態,簡單就真實,平淡就灑脫。
不管你多麼真誠,遇到多疑的人,你就是口是心非;
不管你多麼單純,遇到復雜的人,你就是別有用心;
不管你多少善良,遇到邪惡的人,你就是表裡不一。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你做什麼,總有人指手畫腳;無論你說什麼,總有人挑三揀四。
所以,不要太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你需要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順心而行,隨心而動。

《莊子》裡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士成綺的人,他慕名去拜訪老子,可是到了老子的住處後,卻發現老子家裡亂七八糟,像個老鼠窩一樣。
於是他憤憤然地說:“別人都說你是大聖人,我慕名前來拜訪,卻發現你就和老鼠差不多。 ”
老子就像沒聽到一樣,完全沒有反應。士成綺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過分,於是來找老子道歉。
誰知道老子對他說:“我如果真的具有超凡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 ”
聖人與普通人的區別便在於此。
我們總是在意別人的言論,不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害怕淹沒在飛短流長之中。
其實被別人議論甚至誤解都沒啥,誰人不被別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你生活在別人的眼神裡,就會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
你覺得值得的,就去珍惜;你覺得幸福的,就去守護;你覺得正確的,就去一往無前。
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也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而是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
順心而行,找回真我
有多少人大半輩子,都是在為別人而活,從前為了家人而活,後來為了愛人而活,最後又為了孩子而活,失去了自我,還不能有半句怨言,只能安安分分地扮演著一個好妻子、好丈夫的角色。
你的稱呼可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妻子,丈夫,領導,老師......”
卻有多久沒有聽到別人呼喚自己的名字了?又有多久沒有表現過真正的自我了?
可否有人知道你端莊穩重的面具下,也曾有過一些灑脫不羈的念頭?
現在年紀大了,終於可以放下面具,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了。
或許,你在七八歲時喜歡釣魚,卻因為當時父母的約束,從此再也沒有提起魚竿。
那麼在你四五十歲時,何不重拾當年的遺憾,放肆的做上一次老頑童?
或許,你在年輕時買來了一件心儀的衣服,卻因為世俗的眼光,一直鎖在衣櫃深處。

那麼當你走過半生,何必還要在乎世俗的眼光,穿起當年衣,仍是少年身。
前半生,因為太多原因,沒有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現在,孩子已經大了,該放下的就放下了,終於有機會,做會真正的自己。
你可以是一個端莊穩重的四五十歲老人,也可以是一個不忘初心保持童真的老人。
順心而行,找回真我。往後餘生,怎麼開心,就怎麼活。
人生無法重來,好好愛自己
草枯了,來年繼續發芽;花落了,明年還會再開。
而人,只有一次生命,不會再生,也無法重來,好好愛自己,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有些事弄不懂,就不必非得弄懂;有些人猜不透,就別去非得猜透,有些理想不通,那就乾脆不去想。
把那些不痛快的事忘掉,把那些讓自己難過的人拉黑,你要記得,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做個聰明人,不糾纏,不打擾,不討好,不將就。
人一輩子過得不易,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在有生之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能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詩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這才對得起自己。
人生無法重來,但可以從現在開始,好好愛自己。文章來源: /c/user/token/MS4wLjABAAAAEVm85iwprbg_H7504a9-uQN7taFOG9mXJ0wogENHNLo/?source=tuwen_det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