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一生,往往是被多方面服務著的,有這個世界的萬千姿態、機遇幸運,也有親人朋友的關懷幫扶、相互支持。
人生的品質由多方面決定,就個人而言,自身的性格、意志力以及情商都或多或少影響著整個人生。
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個人內在的性格決定著今後的人生。
性格可以後天培養,但歸根結底最基礎的那部分性格還是影響著整個人生,是踏實還是激進,是享福還是坎坷,其實從小性格就決定了。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了這個人的人身高度,以及最終是否能夠得到想要的人生。

萬千世界無奇不有,各種廣闊的機會和平台為所有人開放,人其實不怎麼會“隨波逐流”,更多的是“隨性而為”。
綜合起來的性格,就像是一條既定的軌道。比如,有的人熱愛教學,想從事教育行業,可這同時此人又是耳根子軟、對家人的話言聽計從的人,那麼二者綜合起來,家裡支持什麼道路,他就會走什麼道路。
性格,是一個人從小培養起來的東西,是要跟隨人一生的,很難改變。
性格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的人生品質,這其中,這三種性格的人,往往很難有出息。
總是逃避現實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理想不能沒有憧憬,這是我們向前奮進的動力,虛無的世界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修身養性,其中的修心也很重要。
為何人總說現實好生殘酷,那是因為它不會給你商量的餘地,甚至不會給你準備,生活的苦難說來就來,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面對。
那些生性愛逃避問題、推脫責任的人,一旦遇見過不去的坎,就“憤世嫉俗”,開始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去逃避問題,想著用時間去解決一切——或者說根本就沒想著解決,這種得過且過的人注定沒多大出息。
逃避現實的人,一是有一種僥倖心理,二則充滿了空洞的幻想主義。
要想生存,要想實現理想,就必須同殘酷的現實搏鬥,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選擇逃避現實只會讓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多,問題越多就越是逃避,惡性循環之下總有不得不面對的時候,那時就到了艱難困苦的人生階段。

小氣無比,唯利是圖
小氣的人成不了大器,這是公認的道理,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確實能賺到錢,但離“有出息”的一生還相差甚遠。
小氣是從小就能體現出來的,利己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讓利於人是一種交換,用眼下的利益換取情誼,從而在今後的發展中擁有更多資源,實現高效的自我發展。
眼下的利益很具有吸引力,一塊很香的餅放在自己面前,本來它屬於自己,將之拱手讓人實在是既心疼又不捨。
小氣的人會收好屬於自己的所有,只想著如何賺取利益,如何“積少成多”,卻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最終所得寥寥無幾。
小氣也是一種自我保護,這不能被完全定義為“壞”,實際上我們也應該尊重這種做法,畢竟都是為了自己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
若我們把“有出息”定義為人生走向巔峰,經濟富裕家庭幸福,那麼小氣的人確實難以實現,可若說養活自己、生存下去,這類人又過得很精彩。

懶散自卑,坐享其成
曾國潘曾說過: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懶惰帶來的是一種惡性氛圍,不僅僅是每天都沒做什麼事,還有個人的心性變得惰性,以至於遇見什麼事都不善思考,隨心所欲地去做甚至置之不理。
人生需要激情和奮鬥,惰性思維就像是一種麻醉劑,讓那顆熱血沸騰的心逐漸變得“安靜”。
要想人生精彩,要想有所建樹,就必須走出舒適圈。
夏天來了,誰都想在家吃西瓜吹空調,若不是為了奮鬥,又有谁愿意頂著烈日在外面跑來跑去,與那些在家躺著享受的人,奮鬥的人領先得太多太多。
沒有強大的自製力,就沒有走出舒適圈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覺悟,就算回報已經很豐盛,他還是願意待在空調房裡吃西瓜,這也算利己主義的一方面。
有的人懶散,但他聰明且情商高,知道如何用智慧讓自己偷懶,但有的人卻純粹是為了舒適,這種人又怎麼能出人頭地呢。
人一生的發展,最主要的還是看個人的品性,毫不誇張地說,品性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外界的機會和支持只算是一種輔助,你想得到什麼,要看你骨子裡裝著的是上進勇敢還是懶惰懈怠。
總的來說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上天安排了什麼?那是你的性格、品行、出生背景。
如何才算得“有出息”?
有的人覺得要事業有成,賺到別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有人覺得要家庭幸福、兒孫滿堂,有人覺得……
為什麼要別人來覺得呢,自己認為有出息是怎樣的,那就大膽去做吧!
只要你有目標,只要你足夠有毅力,有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行的勇氣,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