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世界很美好也很純粹,你對我好,我就跟你好;你給我糖吃,我就分享給你鮮花。
沒有那麼多的算計和勾心鬥角,只是最簡單純粹的朋友關係。
那時候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三兩好友便能玩得不亦樂乎。
人與人之間多的是坦誠和真實,信任和單純,但這種簡單也有時限,僅僅只是存在於最單純的年少時光。
後來長大成人,雖不是工於心計,處處想著算計,但人與人之間,好像始終存在著一層隔閡,無論怎麼靠近,都無法跨越那層阻礙。

後來的成年人,褪去了年少無知的外衣,披上了自己的保護套。
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樂,後來,身邊也有許多朋友,世界好像十分的熱鬧,但只有自己知道,再喧囂的外表也掩蓋不了內心真實的孤獨。
人生,就是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而後又回到一個人的過程。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當他不懂你的憂傷,你看不懂他的歡喜,兩個人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人也認之間也就越來越遠。
這個世界上,能真正懂你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人都只是點頭之交,少部分的只能一起玩樂。
如果不能交心,玩得再歡,也不過是表面功夫。

能讓兩個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不是一起歡天酒地,而是彼此都願意向對方敞開心扉,暢聊人生。
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坦誠,可以一起吃喝玩樂,但最重要的不是可以同甘苦,而是能一起共患難。
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各有各的苦難,彼此之間無法理解,也不想理解。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夠理解自己,卻不想試著去理解別人。
所有的人都以自己為中心,又幻想別人能讀懂自己。可是殘酷的現實會告訴每一個心存幻想的人:沒可能。

人生最大的孤單不是沒人陪伴,而是明明身邊有很多的人,可是他們的臉上都寫著木然,明明自己身處一片車水馬龍之中,可是心中有關孤單的感覺反而更加明晰。
越長大,經歷的事情越多,走過的路越遠,人心就變得越複雜,再不是從前那個只要一根棒棒糖就可以和別人成為好朋友的小孩子了。
時間和生活的經歷,讓每個人都筑起了一道心牆,隔著那座牆,再無法輕易的與人交好。
受過的傷,吃過的苦,經歷過的痛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堅強,也讓人的心變得更加脆弱,不敢向前。
偶爾試圖展示自己的真心,可換來的是他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熱諷,原來你的那些所謂心事,別人根本就不理解,也不在乎。

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一次或許是運氣不好,跌倒了兩次或許是自己不長記性,但若是解熱連三的跌倒便是自己的愚蠢。
人會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學著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一點。
後來與人的關係只是浮於表面,即使身邊熙熙攘攘,一片人聲鼎沸,但也無法掩蓋心中的孤獨。
越長大,越不能理解別人,別人也無法理解自己。
不同的成長經歷,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造就了每一個獨一無二,截然不同的個體。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每一種看法都有其各自的道理,只是彼此之間相互無法理解罷了。

長大之後,就會發現,原來意見想法一致,步調一致是如此的奢侈,成年人各有各的想法。
你們不能改變別人,也無法說服自己,發展到最後,便成了各自為伍,互不打擾。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心與心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後來,人變得愈加的孤單。
人變得孤單,不是每個人刻意而為之,只是隨著彼此之間的步伐不一致,想法無法達成共識,最後自然而然導致的必然結果。
成長或許本身就是一個從熱鬧走向孤單,從人群回歸到本身的過程。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造就了每一個人的獨一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絕無僅有,無可複制,才讓這個世界煥發出更多的光彩,有了更多的顏色。
其實越長大,愈發感到孤獨,也不完全就是一件壞事。
當人的心回歸到本身,專注於自身的感受和想法,不用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感到左右為難,做自己也不是一件壞事。
有些事情,是人生髮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形成的結果,學會接受孤獨,專注於自己,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