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在人際關係中,每個人都曾借給過別人錢,也被別人借過錢,但借貸這件事,向來都是成年人很敏感的話題,你借吧,又擔心對方不還,不借吧,對方會說你小氣,摳門,以後朋友沒得做。
因此,借錢這件事,就是令人煩惱的事,尤其是自己把錢借給對方,對方雖然嘴上說著“過兩天把錢還給你”,但是過了兩天,甚至一星期後,對方依然沒有把錢還給你。
那麼你會怎麼辦?是繼續等待對方還錢?還是主動找對方要錢?
前者,自己還不差錢的時候,對方也是自己的好朋友,沒必要為了錢傷和氣,一般會等對方還錢,後者,是自己差錢了亦或者看到對方平常比你好吃的好,穿的好,才會很氣憤的跑去要錢。
由此可見,對方說的“過兩天把錢還給你”,其實是一種謊言!
很多人都喜歡說這句話,有的人是真的做到兩天還,有的人卻僅僅只是說說而已,甚至當你主動要錢的時候,他會很不好意思的說:“我忘了!”
我忘了後面,還有3種話術:
1.我忘了,今天身上沒帶那麼多錢,先還你一半,明天再還你另一半!
2.我忘了,最近我手頭很緊,你再等兩天!
3. 我怎麼一點印像都沒有呢?
你借我錢,你忘了?為什麼欠錢不還的人,記憶力都很差?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直接!
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
人們傾向於用一種更有利於自己的方式去處理人際互動方面的記憶,來保護和提高自我形象。也就是說,我們會忘記那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而“欠錢”正是如此。
調查還顯示:
借錢者會低估自己欠朋友的錢,甚至還容易想像成,是對方主動提出借款給自己。尤其是借錢謹記是口頭協議的時候,借錢者往往還會腦補想像這錢不是必須還的,而是朋友幫助我的。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們還曾讓971個受訪者描述自己借錢或被借錢的經歷,結果,驗證了一句話,那就是:“借錢欠債的,比放債的記憶差,放債的,比借錢欠債的記憶好。”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輕易向別人借錢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對於所有必須通過借錢才能獲得的享樂,一定要拒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向別人借錢,那容易讓你變得墮落。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尤其是當下快節奏,高消費的時代,很多年輕人為了享樂,都是超前消費,沒錢了就四處找人去借,卻忘了,借錢,借的不僅僅是錢,更是一份信任,一份人情。
當你只能通過借錢才能獲得享樂的時候,最容易陷入墮落,特別是一些上了大學的的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因為自己的原因,還不上借的錢,最後只能.....(這裡省略,懂得自然懂)
案例:借錢,真能借出個仇人,很現實
借款的時候聲淚俱下,還錢的時候無影無踪,借錢真的能藉出個仇人,小王跟小張是兩個很好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小張找小王借錢。
說自己考慮買車了,之前都是藉你的車開,但卻被自己的女朋友瞧不起,現在自己打算買一個,但是手裡還差5000塊錢,希望小王能藉點,一邊借錢一邊哭自己沒用,這點小錢都要找朋友借。
小王當時看他聲淚俱下,就直接答應了,說馬上用銀行卡轉,小張收到錢後,便說自己準備去外地出差,這錢一個月後就還你,小王也客氣的說不著急,慢慢來。
後來他走了近一個月,小王準備打個電話問小張要錢,但是連續打幾個都打不通,給小張發微信也是不回的,於是,小王找到了小張的女朋友,卻得知,他們兩個人已經在一個月前分手,連微信都互刪了。
這下可把小王急了,錢借出去,人卻聯繫不上了,從此,小王就把小張從朋友轉成了仇人,只要再見到他,絕對繞不了他,那5000塊錢,就當自己買了個教訓。
最後的話:總之,金錢有價,信任無價,別因為借款丟了信任,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