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賈平凹曾經說過: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
在這動盪不安的世俗生活裡,世人總是有所求,有所盼,庸庸碌碌一番,卻又似乎什麼都沒有得到過。
曾經青春年少,以為自己就是那個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於是投射下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帶著一腔孤勇去闖蕩,不願意向現實屈服。
如今人生過半,才恍然發覺過去不過是南柯一夢,年華其實也只是封無效信罷了。
大多數人,都開始認命,學著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
而那些沒有隨俗沉浮,一直堅定地朝著自己要去的地方前行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智者。

所謂真正厲害的人,就是那種永遠堅持著自己的主張,永遠不會隨波逐流的不怕孤單、不懼獨行的人。
獨行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智慧,因為當你剛開始上路的時候,會覺得荊棘滿地前途未卜。
跟你同行的人寥寥無幾,甚至到最後那條路上只剩下你一個人,你也有過迷惘,有過想要放棄的時刻。
可是,每當你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所要到達的遠方的風景,你就會覺得心中充滿了力量,再多的艱難險阻在發著光的夢想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不過是先苦後甜的一道前菜罷了,只要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那你一定能夠收穫屬於自己人生的那份豐厚回報的。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命運是公平的,你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
你要是安於現狀,不肯跳脫出自己的舒適圈,覺得自己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那肯定一生就這樣碌碌無為,在得過且過中到老。
可若是你心中懷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而你又不願意做出改變,那你最後就不要去怨天尤人,抱怨命運待你不公不平了,因為選擇是你自己做的,後果你也必須要去面對。承擔。
孤獨並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會讓你活成一個離群索居的孤僻至極的人,它只是會淨化你心中的戾氣和浮躁,然後讓你幡然醒悟。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熱鬧和喧嘩,還有那超脫世俗的來自心靈深處的平靜與安穩。

說到底,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而最後我們也將帶著孤獨走向永恆的死亡。
所以,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其實陪伴我們最長時間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產生的任何一種情感,而是那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孤獨。
故而,你其實根本不用畏懼或者抵觸孤獨,因為它早就與你如影隨形了,它是你最忠誠的朋友,也是你最好的傾聽者。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從來都是不害怕孤獨,他們接受孤獨並享受孤獨。
敢於獨行的人,他們不在乎身前身後的任何風雨,因為就如同詩人汪國真說的那般“既然選擇了遠方,那就只便風雨兼程”。
堅定的理想主義者會與理想共生死,對於他們而言未能實現自己這一生之夙願才是最大的遺憾。
而那些名和利,權力與財富說白了都不過是些身外之物,沒了就沒了。

賈平凹先生還說過: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淨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
是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沒有人再能夠輕易地做到詩意地棲居於自己的精神沃土上了,很多人擁有了一定的財富或者名氣之後,就會利欲熏心,忘乎所以。
他們會覺得既然投機取巧就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那又何必再堅持一些不值錢的清高和操守,當個小人似乎也沒什麼關係。
這類人思想徹底墮落之後,便再也不會管什麼禮儀道德,一切都以錢和利為中心,不要說慎獨,可能連最起碼的底線都沒了。
所以,敢直面孤獨的人都是最厲害的,因為他們自覺抵禦住了外界的諸多誘惑,守正不阿,哪怕知道自己今後將面臨著踽踽獨行的結局,也從來沒有猶豫和後悔過。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積極入世的表現,而現在的很多人為了保全住自己就不願意承擔責任,甚至還推諉塞責,將自己的過錯嫁禍給別人。
社會上要是處處都是這樣的人,那必然會生出不少禍端。
可還好,我們很幸運,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有識之士、有誌之士還是佔絕大多數,他們願意負重前行為我們換來靜好歲月,也願意與我們一起共同推進社會進步。
他們是真正厲害的人,他們不畏懼孤獨,甚至敢跟孤獨較勁,他們總是獨自一人上路,而不打一聲招呼。
當你再次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站在山頂上跟你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