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裡面寫道: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做人,有自知之明並且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其實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智慧,但往往人們總是容易混淆長大和成熟之間的區別。
很多人,總是天真的以為,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自己身上的塵世經驗也會有所增長。
但其實,你不過就是在原地走了一遍又一遍地陌路,始終當著一隻坐井觀天、目光短淺的青蛙罷了。
因為,你在面對大是大非時,還是會急的直跳腳,還是會一拍腦袋用拳頭解決問題,你仍舊是那個粗魯的野蠻人,你的心智好像停留在十幾歲,再也沒有變化過。

倘若人人都是這樣的,那人們一直以來所引以為傲的“成長”就失去了意義。
說白了,人活一輩子,需要成為一個拎得清事、看得清局勢以及掂量得清自己幾斤幾兩的聰明人。
而不是活了大半輩子,活成了一個你在年少時候最憎惡的那種沒涵養、沒素質的“鄉野村夫”。
年少輕狂的時候,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雄心萬丈,覺得自己一定能夠闖出一番天地,成為人上人。
更有甚者,常常有人幻想自己會成為一個“蓋世英雄”,拯救世人於水火之中。
然而,事實證明,世人皆平凡,英雄固然有,卻不是人人都能做英雄。
對普通人而言,活這一輩子,最好的事情,理應是做一個平凡的人,平凡的活著,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短暫的歡愉。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糊里糊塗地活著,而是要學會經常性地審視自己的人生,然後在發現錯誤時及時將其糾正過來,以免釀下大禍。
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再緊接著學會走路、學會奔跑的這樣一個按部就班的成長過程裡,不難發現,很多時候,你犯錯而沒有什麼嚴重後果,不過是因為有大人在幫你擔著責任罷了。
你想想,你小時候踢足球不小心踢到鄰居家的窗戶上,窗戶被砸了個大洞,你雖然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但心裡又隱約升起一股無名的安全感。
因為你知道,父母總會幫你解決麻煩的,雖然你將面臨一頓打罵,但這總比進少管所好。

你又再想想,剛大學畢業的時候你因為暫時沒能找到工作,只好在家啃老。
父母雖然嘴上叨叨你,但私下里又到處托關係幫你打聽求職的消息。
當時你當然也會感到愧疚,不過等那陣煩躁又鬱悶的情緒過去了,你還是會理所應當地覺得你是你爸媽的親生骨肉,他們不會不管你。
所以,還沒有經受過社會毒打的你,也幾乎沒有什麼真正憂愁的時刻。
可直到某一天,你正式參加工作並成為了“996標準”的社畜,你就會慢慢發覺那來自生活真正的殘酷和無情。
你必須要學會獨自去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你也必須要學會獨自去應對各種棘手的問題。
能讓你放心依靠和依賴的父母,這個時候已經無法再幫你了,你得成熟起來了。
而
在任何時候,你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不重要了。
你要學會估量自己的價值,這樣你才能在你的團隊或是任何人際關係的組合裡發揮最大的作用。
你必須要認清自己,擺正位置,做該做的事情,不做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很好的過完這一生。

人靈魂的動盪不安,多半是因為放不下的執念太多。
詞人李煜寫: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是了,離愁別恨這東西就是洪水猛獸,容易叫人的意志盡數崩塌。
所以,你為何要畫地為牢,固執地將自己困在原地呢?
你其實完全可以擁有一個全新的未來,不要留戀於無法改變的過去,人總是要向前看的。
只要想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自然而然地會去到自己該待的位置上,而不再抱著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應該踏踏實實的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該做的事情。
而不是宵想不屬於自己的人生,去做不應該自己做的事情。

做人,貴在有自知之做,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再想東想西。
你要明白,不是你的東西,你無論怎麼努力都是得不到的。
與其讓自己白白受罪,痛苦不已,還不如看清自己所處的局勢,然後根據風向調整自己的航線,去走向真正屬於自己的理想的彼岸。
做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因為有了自知之明,你才會時刻都保持住清醒而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而當你永遠都是清醒且自知的,你就會發現,曾經的自己該是有多麼狂妄和自大才會覺得世界是圍繞自己轉的。
到最後你會發現,你我不過就是芸芸眾生里平凡的一個。
而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已經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你只需要做好手頭的事,盡好自己的職責就足夠了,何必再想著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些宏偉的大事業。
總而言之,看清你自己,也管好你自己,認清自己,擺正位置,別再做不切實際的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