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裡,會走過不同的路。有些路,可以與他人結伴而行,做一個合群的人,才會被身邊的人所接受,方能在關鍵的時候,成為大家願意支持的對象,從而贏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但有些路,卻只能自己走。碌碌紅塵裡,做一個大家所歡迎的人,真心不容易。
有時候,需要強撐起笑容,違背自己的意願,努力做出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而實際上,早已是身心疲憊。
在這樣的處境中,暫時放下肩膀上的包袱,做一個身心自由的人,不僅能夠讓自己的情緒得以釋放,也會讓自己的智慧,得以提升的機會。
*****01、獨處的時光,是個人成長的增值期。*****
每個人,都有交往的意願。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因為無聊而倍感寂寞;但是,真正學會享受獨處的人,卻能藉助眼前的機會,反思自己的處境、努力提升自己,迎來人生的增值期。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獨處?
並不代表著,你一個人坐在那裡,寂靜無聲就是獨處。
所謂的“獨處”,是一個人能忙裡偷閒,或者在沒有他人陪伴的時候,能夠抓住這樣的契機,來審視自己,來關注當下的人生狀態。
從人格心理學來看,具備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諸葛亮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強調了獨處的重要性,若想做一個有遠見、有操守的人,需要在安靜中,掌握反思的能力,這樣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當我們,能在嘈雜的人世裡,尋一處靜謐之處,在浮躁的時代裡,學會在安靜中思考,那麼自己就會迎來更快提升的機會,想要出人頭地,也為之不遠了。
*****02、一個人的時候,容易有新的想法。*****
人際交往中,若是被動的“獨處”,很容易讓人變得不耐煩。
所見之處,沒有和自己聊得來的人,或者大家都忙於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自己;於是乎,一些朋友會認為,自己被冷落了。
在這樣的氛圍裡,大家難免會被情緒所影響,變得心浮氣躁。
一個害怕獨處的人,內心會有更多交流的期待,當他面對“被冷落”的境況,想要靜下心來,多半很難實現。
不過,恰恰是這樣的處境,能夠彰顯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質。
而當一個人,具備了獨處的能力,就能用成熟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一切;想要適應尷尬的處境,從不堪的環境裡,尋找到一份安寧,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大家若是享受獨處的時光,是一件難得的事情,也會讓一個人,變得與眾不同。
用心理學家格蘭特的話來說,“人們在獨處的時候,容易有新的想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會顯得不夠合群吧。
能接受獨處,也會主動享受獨處時光的人,會在一個人的時間裡,放飛自己的思緒,也會藉此契機,提升自己的創造性。
*****03、喜歡獨處的人,常有過人之處。*****
忙忙碌碌的追尋中,許多人時常會失去方向。
主要是因為,一開始他們就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是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在人云亦云中,最終選擇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
時代越是浮躁,越需要我們,具備獨處的智慧。
生活中常見,一些人看似言語不多,但是一開口就能一語中的。
某些人似乎不合群,但是卻能在特立獨行的姿態中,走出一番與眾不同的路子,在奔向成功的路上,可謂是殊途同歸,也能獲得身邊人的敬重。
而那些,每天活躍在社交場合的人,他們看似光鮮的表面,也會活得很迷茫。
有些人,平時或許不擅長與人交流;但實際上,他們卻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內心也會有自己的追求和執念。
他們不會喊口號,也不會刻意去討人喜歡。
但是在時光荏苒中,大家卻能看到,這些人身上的過人之處,恰恰是因為獨處的時光,讓他們活得更加透徹,也能給人一種更加強大的感覺。
*****04、學會了獨處,也會變得有出息。*****
生活於世,如果內心浮躁了,會在渾渾噩噩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而真正有出息的人,卻會在漫長的餘生里,做一個享受獨處時光的人;暫時拋開人際的繁瑣,尋一片寂靜的時光,洗滌自己的心靈,反思眼前和過往。
具備獨處的能力後,大家才會用更加智慧的方式,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並不是所有的圈子,都適合去交往,有句老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
與其在不適合自己的圈子中,做一個違背內心的人,倒不如抽身而出,做一個有想法的人,從此活出自我,不再為別人而活。
當一個人,學會了獨處,越會變得有出息,在看似寂寞的時光裡,他能保持理性的思維,去審視自身的處境,在找准突破口的同時,實力也就提升了。
在獨處的時光裡,常思個人的初衷,在寂靜的反思中,堅守自己的方向。
唯有這樣的人,才會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矢志不渝地堅持下去;恰恰是因為,他們學會了獨處,才具備足夠的韌性。
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如果放棄了主見,選擇了隨波逐流,大家將會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逐漸失去自己的方向;那些人云亦云的人,容易被拋棄在時代的洪流中。
而那個,在獨處中自我提升的人,卻能保持幾分理性、堅守人生的方向,也會用一鳴驚人的方式,成為大家心目中,那個有出息的人。
在獨處中反思,一個人將會變得更加睿智,想要把握一份成功,就會顯得輕而易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