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是極為高深的學問,為人處世、接人待物,豈能輕易掌握?儒釋道三家,所闡述的義理各有側重,可沒有一言偏離做人的道理。懂得做人,人家感到如沐春風,自己也覺得事事順心。人這三種氣,養好了就是富貴。
*****1、正氣*****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就在於有良知、有正氣,有道德規範,有做人底線。
挺起胸膛做人,頭頂天,腳踏地,俯仰無愧神明,比什麼都重要。
文天祥被俘虜後,張弘範勸他:“宋朝氣數已盡,先生若肯歸順,在下擔保,您依然會位極人臣。”
文天祥凜然地說:“我不能力挽狂瀾,已經羞愧萬分,怎麼能做敵國臣子?”
被押解回大都後,敵人對文天祥威逼利誘、軟硬兼施,文天祥始終不屈服。
於是,文天祥被投進一個土牢。那裡潮濕悶熱,臭氣難聞,環境之惡劣無以復加。
但文天祥心堅如山,寫下了傳誦千古的《正氣歌》,表明心志。
元世祖知道勸降無望,下令把文天祥處死。
人們常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但有些事情,比起利益重要得多。
人可以窮困潦倒,但心中的志願,絕對不可以違背,否則,深夜獨處,如何面對自己?
正氣凜然,無愧天地,這一生是苦是樂,是窮是福,都過得坦然心安。
*****2、和氣*****
《壺天錄》說:“和氣致祥,戾氣致戾。”
人在世上,難免會與人競爭利益,跟人有矛盾衝突。
人不是一座孤島,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跟家人、朋友、同事打交道。
正所謂和氣生財。和氣的人,才有好人緣,才有好運氣,才能事事得心應手。
藺相如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提拔為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
廉頗曾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對藺相如輕而易舉地位居其上,忿忿不平。
他揚言:“要是我見到藺相如,一定得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這話,就盡量避免跟廉頗接觸,人們以為他怕了廉頗。
藺相如卻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會怕廉頗嗎?只是我們若不能和平相處,秦國恐怕會侵犯。”
廉頗聽聞這個消息,心中十分慚愧,於是負荊請罪,兩人從此結為知己。
人在衝動之下,最容易為爭一時意氣,傷害別人,搞得關係很僵。
很多時候,對與錯未必是最重要的,和睦相處,比是非對錯更有意義。
你肯讓一讓,他也忍一忍,這就是充滿和氣的海闊天空了。
*****3、大氣*****
寺院的彌勒殿通常有一句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執著於自我尊嚴,容不得別人半點冒犯,是人的通病。
海量汪涵的人,無故被人冒犯而不驚不怒,這是真正具有大氣的人。
有大氣的人,高瞻遠矚,格局宏大,必定能成就大事。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弟子,他很聰明,卻高傲懶散。
進軍營第一天,李鴻章就謊稱肚子痛,一個人在軍營呼呼大睡。
他還經常看不起人,做事獨斷專行,眼高手低。
對於李鴻章的放肆,曾國藩沒有嚴厲批評,而是悉心地講以誠為本的道理。
曾國藩還帶李鴻章見各種有識之士,讓他知道人外有人,放下傲慢心。
李鴻章需要幫助的時候,曾國藩把最得力的大將派遣給他。
曾國藩的大氣,造就了又一位滿清名臣,再次立不朽的世功。
大度處世,大氣做人,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人生境界。
唯有海納百川的人,才能有登高望遠的宏偉眼光。
多一些氣度,少一些狹隘,於己於人,利樂無窮。
《靈峰宗論》說:“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人生是成或敗,很多時候,就在一念之間。
在一念之間,收斂惡念,提起正念,光明大道就在眼前。
做人,最要緊的是培正氣、養和氣、存大氣。
三氣具足,善念盈滿,人生處處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