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歡白落梅寫過的這樣一段話:
“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人到中年,終於明白:圈子不同,不必強融。與其花費時間浪費在一些不必要的“合群”上,不如把省下的時間放在那些真正在乎的事情上。
那些總把精力消耗在“無效社交”上的人,不是為了填補內心的寂寞,就是為了掩飾自身的無能。
獨來獨往,不是桀驁不馴,而是在生活中能始終保持一份清醒,遵從內心的選擇,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是怎樣的心態?因為他們清醒地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獨來獨往的人覺得:三觀不同,不必強融。******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合群,就強迫自己往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融合,以至於迷失了自己。而那些獨來獨往的人,則是選擇潛下心來專注自我,獲得了更多的提升。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必須把這有限的精力,留給你值得交往的人。喜則留,厭則走,道不同不相為謀。
《百年孤獨》裡講到: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獨來獨往的人,早已看透人心的一雙眼,凡事早已習慣一個人做。
最好的人脈其實不在他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獨來獨往是一種孤獨,但同時也是一種魄力。獨來獨往的人,因為內心充實,便懂得拒絕了低質量的社交,而是安靜地提升自己。
獨來獨往,才能做真實的自己。這種人的內心強大,遇到任何困難,都敢於去面對,靠自己挺過去。
*****在獨來獨往的人眼裡: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獨處是一種清歡,亦是一場修行,做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沒什麼不好。
高層次的人身上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獨來獨往。他們選擇獨處,遠離那些世俗的紛擾,僅僅是為了心裡踏實。
你不會享受獨處,也就容易隨波逐流。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往往這些獨來獨往的人會有過人之處。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擁有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垃圾社交不如獨處,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
獨來獨往的人,會在獨處的時光中做事越專注和堅定,不斷讓自己變得優秀而強大。比起低質量的社交,他們更享受高質量的獨處。

結語:做自己就好,合不合群沒關係。
年輕的時候,人們往往急於融入各種圈子,但其實很多只是點頭之交,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該做的是過好自己、取悅自己,不用費盡心思去迎合別人的標準。人到中年了,如果一個人還總是以合群來證明自己,那麼他就注定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究竟是怎樣的心理狀態?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活出自我,合不合群,真的沒關係。”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喜怒哀樂得自己扛,酸甜苦辣得自己嘗。
千萬不要瞧不起那個獨來獨往的人,那些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並非是適應不了這個世界,而是他們的心中有著屬於自己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