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花的寧靜裡,有它素淡的芬芳。蘊含著夏日的悠長,對美麗的嚮往,當朝陽將溫柔的光投射到紅的、粉的、白的花瓣上,看葉瓣上的清澈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彷彿是對大千世界繽紛的渴望。在每一個明媚的清晨,花兒在自己的世界中,努力地綻放,給世界一片絢爛,送來一片馨香。
行道樹,靜靜地肅立在街上,晨曦的微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過細碎的金色,投映在乾淨整潔的柏油路上,在光與影的晃動中,聽鳥兒啁啾婉轉,跳躍歡唱,蓊鬱的綠葉,輕輕搖曳著,與過往行人,互道早安,迎接每一個元氣滿滿的一天。
花有花的美麗,樹有樹的挺拔,在各自的世界裡,獨立而安好。
我們欣賞所有的美麗,但是,請記得:永遠不要刻意打擾幸福。
真正的欣賞,都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就如周敦頤之愛蓮,遠遠地駐足,得其遠至而來的馨香,賞其遠望而見的亭亭淨植,終不走近,不得把玩。
*****不打擾,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尊重,尊重對方,也尊重自我。*****
尊重怒放的一株花,賞其柔美和盡態極妍,而不是摘取下來,佔為己有;
尊重挺拔偉岸的一棵樹,賞其姿態和風骨,而不是移植自家庭院中,獨享陰涼;
尊重鳥兒的歡快與幸福,盡可能給予自由與天意,而不是置養在金絲籠裡,聽其哀婉低吟;
尊重愛人,就是給予對方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讓彼此更好地包容與成長;
尊重世界,就是做好自我,保持初心,讓自己永遠保持著最基本的道德修養與底線。
*****不打擾,是一種善良和慈悲。*****
梁曉聲說,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不打擾,就是內心文化的外顯,每一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在自己的世界裡,卓然挺立,或哭或笑,或沉靜,或熱鬧。
我們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空間,
不以自己的好奇去打擾別人想要遮掩起來的隱私;
不以自己的優勢去打擾別人本在低落時候的傷感;
不以自己本就擁有的幸福,去打擾別人恰恰缺少時候的低谷。
保持獨立,能自覺約束自我的語言和行為,能為他人著想,這樣的一種獨善其身,保持自省的獨立,是一種善良,更是一種修養。
*****不打擾,是給自己和他人留有的一種體面。*****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行色匆匆地在各自的軌道上奔赴前程。
在生活中,或失意或痛苦,我們永遠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別人的快樂或傷悲。
永遠不能以自我的感受去要求和期待其他人。
甲之蜜糖,也許正是乙之砒霜,白天不懂夜的黑,快樂和幸福,傷感或失落,不是感同身受一定體會不到其中的內涵。
所以,我們可以祝福或欣賞,關心或支持,但是,最好不要輕易去打擾別人的生活和日常。
莊子很早就告訴我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打擾,各自保持一份獨立於安寧,是智慧,也是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