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聚會,問起最近在做什麼,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嗨,瞎忙唄。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忙忙碌碌成了我們的日常。每個人都忙,忙著上課,忙著工作,忙著應付領導,忙著戀愛結婚。
經常會有人感嘆,你看那個誰誰誰,整天那麼忙,真的是好努力!
忙和努力,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劃上了等號。

別再說你努力,你那隻是瞎忙
這個社會好像每天都在散播“忙碌焦慮”:努力吧,忙起來吧,別讓大把的時光浪費在你的懈怠裡。
但是,讓自己忙起來,真的就是努力嗎?未必。
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拼命幹的同事:著著急急來上班,時刻都是繃緊了弦的狀態,一刻不得閒;有任何的活動都參加,別人下班他加班,總感嘆時間不夠用。
但是,公認的“拼命三郎”,不一定是好員工。
明明可以2個小時做完的工作,卻要拖成6個小時;明明可以藉助科技進行數據分析,卻不願意學習利用;項目推進到一半發現不對勁,不總結經驗,只是立刻推翻重來……
他們一直在忙碌,但忙得沒有方向,忙得不夠堅持,忙得不分主次……這樣的忙,至多只是營造了一種苦哈哈的形象,做的卻是無用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拼命努力的姿態,來掩蓋能力和思維上的缺失。
思維沒有調整,能力沒有提升,這樣的忙碌,只是感動了自己,最終也拖累了自己。

會忙碌的人,都做到了這四點
1. 善察方向
孔子曾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事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只會一味使用蠻力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瞎忙族,便是在沒有目標和方向地忙碌。整天被外部力量推著趕著,永遠有忙不完的活,永遠在救火,但是卻說不上來忙了些啥,為了啥。
有人曾說:決定人生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從某種層面來看,方向,甚至大於努力。
人生旅途上,在努力之前,要先明白,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能做的事,努力之後自然有好結果,不能做的事,卻越努力越糟。
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每一個階段的奮鬥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忙碌是充實,而不是庸碌。

2. 要事優先
有這樣一則故事:
山谷的禪房裡有一個小徒弟非常勤奮,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有一天,他忍不住來找老禪師,說:“師傅,我這麼累,可也沒見什麼成就,這是為什麼?”
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化緣的缽拿過來,再去拿幾個核桃放進來”
十來個核桃一放到碗裡,整個碗就都裝滿了。小徒弟說:“這碗眼看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該往下滾了。”
“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著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裡,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
師傅接著往裡加水,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但他不知道師傅能否放進去更多的東西。
老禪師笑著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鹽化在水里,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
這說明了什麼?
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空碗,當全都是大米般細小的事情佔據你的空間時,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如果你整日奔波,異常忙碌,那麼,你很有必要想一想:生命是一隻空碗,什麼才是你的核桃。
對於一個瞎忙的人來說,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完全隨機無序。
但真正會忙的人,是有的放矢的人。小到日常工作,大到人生規劃,他們永遠懂得,自己該在哪些事情上花時間。
3. 抬頭看路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人,在穩定的工作裡忙碌奔波,失去了適應變化的能力。
他們只顧埋頭走路,以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對新生事物視而不見,視野所能容納的世界,也越來越小。
與之相比,會忙的人,既有埋頭乾活的韌勁兒,也有抬頭看路的清醒。
行動之前,抬起頭,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就努力去看見了。在別人漫無目的忙碌的時候,就花必要的時間去想清楚問題的本質是什麼了。
所以,他們做事不會低效率,也不會被時代的滾滾浪潮,拍死在沙灘上。

4. 不斷精進
瞎忙的人經常處於無意義的焦慮狀態,總在擔心可能存在的變數,總害怕工作沒保障、行業沒前途、選擇有風險。任由焦慮消耗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卻很少做出點實際行動。
而會忙的人明白,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與其無謂地焦慮,不如先踏出那一步,讓自己保持在成長進步的狀態,彌補自己的漏洞和短板,持續不斷地努力。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
不要為一時的得失心灰意冷,不要沉迷於當前的收穫,不要滿足於一時的努力,燦爛的人生,需要不斷精進武裝的自己,這也是我們面對未知變化最有力的武器。
古人講:“天道酬勤”,前提是,滿懷熱忱地努力、迅速高效地行動,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沒有見識的努力,是瞎忙;
沒有頭腦的拼命,是愚蠢。
生活不僅需要力氣,還需要巧勁。以見識為基礎的努力才有價值;有頭腦武裝的拼命才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