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著,就要經歷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忙有忙的事,閒有閒的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由事情組成的。
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讓劉禪不要輕視小事,小事中有大智慧。
不論我們在做大事,還是小事上,不能忘記下面的三個字。

“上”,上下的上
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記,要不停地求上進。這個上進,就是往上樑的方向去邁進。
所有中國人沒有一個不從小就求上進,全世界找不到像我們一樣,不管到哪裡都是求上進的。
請問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命苦,一定要求上進?就是中國人太勢力。
今天你是總經理,有權有勢,誰看見你都恭恭敬敬的。
哪一天你離開了,沒錢沒勢,大家只做一件事,就是看見你也裝作沒看見。
這就叫做“總不理”,就差一個字而已。
所以你還說勢力不好,勢力有什麼不好呢?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其實,只要我們牢牢記住,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樣有一弊必有一利。
所以,遇到“好事”別得意,遇到“壞事”別沮喪。
如果真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問題,那我們的人生,將會少一些苦惱,多一些快樂。

“止”,適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進的過程中,都要適可而止。這個止非常重要,因為止不住衝過頭,那就完了。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一路求上進,有足夠的時間嗎?有足夠的精力嗎?
什麼叫做止?
其實很簡單,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
這個孝字是兩個字合起來的,上面這個叫做老,下面這個叫做子,就是處理好老少父子兩代的關係就叫孝。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在家對二老都不孝,還能夠對長官好嗎?那是很多問號。
但是我們受西方的影響,做人這個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不重視不管。
因為西方是公私分開的,我只管你的公事,私事我不管。其實公私是永遠分不開的。

“止”止中有上,上中有止
然後終結就是一個“正”字
這個正就叫做道。我們說一個人很上道,就是從上到道。
但是這當中經常會出差錯,會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時調整,不斷拉回來,這就叫人生。
上、止、正,這三個字,都只差一點點而已,一個上加一豎就變止,止上面再加一橫就叫正。
凡是中國字,有上面一橫下面一橫的,都告訴我們,上面那一橫叫做頂天,下面這一橫叫做立地。
做人就要頂天立地,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