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需求者免費註冊:9597借錢網。全台前三大借錢網站!
Google Ads
Google Ads

教會孩子花錢,到底有多重要

觀看人數:1

教會孩子花錢,到底有多重要​​​
教會孩子花錢,等於教會孩子生活。

朋友的孩子考上大學,和我諮詢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

我說這是因人而異的事情,有條件的就多給點,沒條件的就少給點,但重要的是,要明白,所謂生活費,是保證孩子去生活的,而不僅僅是吃飽穿暖就完事了。

男孩交了女朋友,要偶爾外出吃個飯,買點小禮物,這都必不可少吧。

女孩總要買點化妝品,和同學看場電影,互相之間到彼此的城市轉轉吧。

參加社團活動,話劇演講辯論賽,總要添置服裝,買點專業書籍學習學習吧。

什麼都要錢,物質本身就是生活不可逾越的基礎。

孩子進入大學,已經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標準是開始有社交生活,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家長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支持孩子參與人際交往。

就算家長自己掏不出來這些額外的費用,也應該鼓勵孩子勤工儉學,打暑假工,賺到錢來去消費,滿足生活的需求。

每年到升學季,都會引發到底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的討論,總有人拿出西方的“18歲以上父母就攆出家門獨立”的觀點來支持少給孩子錢。

但要我說,中國有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和國情背景,不好照搬西方那一套,西方還不要求孩子贍養父母呢,我們可是把贍養義務寫進了法律,“小時候你管我,老了我管你”才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

生活費的標準應該和家庭的經濟條件掛鉤,比如家裡就是穿得起耐克的水平,也沒必要非讓孩子買地攤貨。但如果家裡本來就吃低保,也沒必要省吃儉用給孩子買高檔貨。

有的家長特別有意思,明明孩子在家裡吃穿花費都不少,結果上了大學,離開了家,卻非要把生活費限定在一個最低標准上,只夠孩子一日三餐,生活過得緊巴巴的。

比如我認識一個人,家裡很有錢,給孩子的生活費低到比人家農村來的低保戶都低,還美其名曰是要鍛煉孩子的吃苦能力。

孩子的學業重,沒時間兼職,只能不斷地緊縮生活費用。同學之間聚餐不敢去,吃了人家的就得還人情;不敢談女朋友,談了也得花錢;買任何東西之間都要算計一下分量單價,是不是合算;每吃一頓飯站在食堂得想半天哪道菜性價比更高。

經濟上的困窘給他帶來了嚴重的自卑心理,結果苦是吃了,人也變得特別小家子氣,幹什麼都縮手縮腳,自卑,放不開,沒有一個朋友。等父母發現這些問題再罵孩子,已經晚了,他的性格已經形成,很難改變。

我還認識位大學生,家境一般,只能拿出很少的生活費,她很體諒父母,都是自己打工賺錢補貼學費。但她想用自己的錢出去旅遊,唱唱歌,家長也不許,覺得浪費,沒必要,不懂得生活的父母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抑。

父母過多包辦代替,不讓孩子有花錢的機會,或者過度壓抑孩子的需求,不讓孩子有花錢的權利,都等於把孩子游離在真正的生活之外。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會喪失基本的人際交往常識和自我管理能力。

有的父母怕給孩子花錢的權利,理由是擔心會把孩子慣壞,或者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

其實這種想法是特別錯誤的,真正會運用金錢的智慧,就是從對物質沒有匱乏感中出來的。

而消費無度的背後,往往是一種補償心理在作怪:因為物質上曾被壓迫,有陰影,才會拼命的補償自己。

比如郭敬明居住的豪宅,觸目可見全都是名牌,那就是一個小鎮青年為了洗淨當年自己來到大都市中所蒙受的歧視和羞辱,而做出的反抗。凡事都如此,物極必反,觸底反彈。

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我媽樸素節儉,特別不重視打扮,更不愛花錢,她把這種習慣也強行施加在對我和姐姐的教育中。我的一條連衣裙從小學穿到初中,長個了,裙子短了就在下面加條花邊繼續穿,一直穿到連我爸都看不過去,才會再買一條。零花錢基本沒有,開運動會才給兩毛錢,只夠買瓶汽水的。青春期後,每添一件衣服都要哀求到痛哭流涕,滿地打滾才能得償所願。

其實按照我家的生活水平,本不至於如此,只不過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嚴防死守,擔心孩子有錢就變壞。但這種教育起了反作用,成年後我變成了一個消費無節制的人,我喜歡買衣服,一個季節幾十件幾十件地買,而且我買衣服,一次絕對不會買一件,每次至少兩件起。除了對衣服這樣,買書、買零食也都有這種傾向,一次買很多,放在那裡,會覺得特別有安全感。

我們現在所花的錢,往往不是買給現在的自己,而是買給過去的自己。

很多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耗盡心血去培養,卻偏偏忽視了教會孩子會花錢,會合理地消費,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未來生活中最用得上的實戰技巧。

會花錢從來都不簡單,它直接和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自律性、審美情趣緊密相連。

我吸取自己父母教育的失誤,在我家裡,兒子很早就可以自己安排零用錢,我告訴他,錢就是為人服務的,要通過花錢來享受生活,而不是為了虛榮和麵子而消費。他任何合理的需求,我們都滿足,不合理的,或者家庭承受不了的對他耐心解釋,從不姑息。

我父母也怕我把孩子慣壞了,事實上,他沒有承受過物質的匱乏感,他反而對金錢沒有什麼慾望,我家到處都是零錢,給保姆的工資也都放在桌上,他從來不動,

上大學他的生活費也是充足的,不需要他勤工儉學養活自己。我要求他的是好好生活,自己管理好自己的金錢。事實證明,他很叫我們放心,花錢沒癮,生活費除了偶爾打打牙祭,就是買書,給家人買點禮物,安排和朋友聚會,從不浪費。

他把獎學金、每個月剩餘的生活費、長輩給的壓歲錢都存起來,有時候我忘了給他打生活費,他也不會要,問他為什麼不要,他說,“我有花的呀。 ”

我們給他傳遞的觀念是,“現在你所得到的生活,是做父母能給你的,但將來能不能維持這個生活水準,要靠你自己努力了。”他十分認同,“我希望我的努力能配得上我的需要。”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種平和、舒展、自足、自律,這是我自己的生命中所缺乏的,物質上的充足帶來了精神上的圓滿。

花錢,不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一門平衡物質與精神的藝術。

我工作這麼多年,發現一個規律,職場新人中適應得最快最好的那些年輕人,都是那些在家庭中很早就被家長帶領開始社交生活的。而談戀愛中更受歡迎的,都是情商高,家庭注重培養孩子人際交往關係的。

無論是良好的社交生活,還是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其實基礎都是花錢,都是合理地運用物質的因素,來服務於自己的生活和周邊的人。

總之,套用領袖的一句話: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歸根結底屬於那些會生活的人的。

會花錢者,得天下。

最好的父母,不是最能付出的父母,而是懂得教會孩子如何去生活的父母。

只要孩子有了經營生活的能力,走到哪裡父母都不需要擔心,走到什麼地方他們都可以活得好。

而生活,就是每日的一粥一飯,每天的賺錢、花錢。

教會孩子花錢,等於教會孩子生活。

-End-

 

按讚 是一種美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這裡滾動定格
重要聲明:102like.com 分享投資理財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在102like.com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侵權舉報聯絡我們借錢貸款借錢網借钱贷款評價易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