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不二
成年人的友誼,就是不干涉對方的私事,哪怕關係再好,也要有界限。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她從來都是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喋喋不休。就連發微信也是,內容很無聊,什麼誰對她不好,單位領導又說她了之類的搬弄是非的事,挺煩人的,因為同學關係又不好意思直接拉黑她,畢竟同學一場。但是,對方反而覺得自己性格特別好,特別招人喜歡。
有一次,在同學群裡公然指責我內向,開始喋喋不休的說一些無聊的搬弄是非的事。實在是說得太過分了,我懟了她兩句。結果她從上班一直說到下班,實在煩她,我退群了。後來聽同學說,她又開始誇自己性格好,繼續貶低我,最終我拉黑了她。
世界在此後安靜而美好。

這種女人,帶著渾身上下的滾滾怨氣撲面而來,你除了躲開和拉黑,真的別無它法!
像她這樣自顧自說,一件事情重複在你面前說,什麼事情都要發表意見,她認准的事情就是不斷在你面前說,說到你的想法和她一致才會罷休,總是有一套理論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去球吧!
一個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或者不說話,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與教養,而很多人一生都學不會!

我以前單位辦公室裡有位大姐,起初跟她聊的很嗨,後來越來越覺得不對勁,我一大老爺們整天跟一婦女家長里短,聊些雞毛蒜皮的事算怎麼回事啊?而且她幾乎都只說她自己,她女兒,她老公,她媽媽,她婆婆,她們一家怎樣怎樣,自我為中心感特別強,翻來覆去也就那些破事兒,我都能背了。
後來特別煩她,但是還不能正面表現出來,不然太尷尬了,畢竟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呢,所以我都盡量避開她。很多人就是如此,生活沒安全感,沒界限感,自己沒能力又控制欲太強,不喋喋不休還能怎樣。
真的應了那句話: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人見多了什麼德行的也都存在,就好比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天天日夜顛倒,想睡就睡,醒了看微信,到處轉發,半夜也發。有人一兩年都不理她,依然會發!說了好多次吵了好多次,黑名單裡躺了多少人?沒用!
說實話,遇到這種人,能敬而遠之的,算你有福,躲不開的也只能自求多福或慢慢適應,聚散隨心是一種福氣,而反之只能是災難。

個人認為能如此不分場合,不分親疏,不看眉頭眼額喋喋不休的人都有如下特點:
其一:閒得慌,要用叨叨叨怒刷存在感。
其二:控制欲過剩,但其他人又不買他的帳,唯有用叨叨叨來宣洩。
其三:心理孤獨,毫無精神寄託。
你有沒有發覺,身邊有些人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就是玩手機就是追劇,再不就是家里長家里短的嚼舌根。根本很少是捧著書閱讀,靜下心與自己對話。
其實她們一生都是可悲的,說得直白一點的話:就是等死的節奏。

我老婆有個大學同學,十分熱衷於刷存在感,無論同學聚會還是家裡來客人,話題必須圍繞著她。而且喜歡反复說自己知道的事,證明自己見多識廣,喜歡說教、訓斥晚輩,喜歡自誇,自誇前都有一句口頭禪:“不是我誇自己……”。
其實這種人,是沒有自己生活的。一直喋喋不休,大家厭煩,沒人搭理,更加喋喋不休,希望得到重視。喋喋不休不是為了說什麼,而是用“我認為你需要我來說明我需要你”!喋喋不休的人內心充滿了極度不安全感,隨時需要別人的關注來獲得存在感。
讓我說,那些忙著去叨叨別人以及沒話找話的人,都是閒的。有這個時間找點正事做做,提升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生活境界,就會發現根本沒時間在乎別人有沒有回應自己好嗎?
這世上的任何事,都講究一個你情我願,做更好的自己和更差的自己,更是自我選擇。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有些人還沒有離開你,也是人雖在,心已遠。

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的佔用別人的情緒,這種情況屬於沒有界限感。沒完沒了的嘮叨只會讓人反感,產生逆反心理。不懂得顧及他人感受,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界限感的人,都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而心裡不停地想找人聊聊天說說話,嘮叨,則是病,得治!
因此,永遠要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這種人。成年人做人的基本原則:無論對誰(對象當然也是成年人),說了三遍不聽的,就要學會閉嘴。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好奇| 故事| 電影|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與你
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48605151545786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