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百歲老人的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在這上升的過程中,百歲老人性別結構、城鄉比例和區域分佈形成了一個“三多”趨勢——女性多於男性;
長江以南百歲老人佔了大多數;
鄉村百歲老人遠遠多於城鎮。
中國老年學學會在走訪百歲老人的過程中發現,百歲老人有6 個共同特徵:
1.心態平和,凡事順其自然。
2.飲食節制,粗茶淡飯;
3.勤勞好動,終身勞作。
4.家庭和睦,子女孝順。
5.居住地環境優良,飲用水、土壤特殊。
6.遺傳因素,家族有長壽史。
除了遺傳因素不能改變,其他五條對普通人延年益壽都很有指導意義。

順其自然心態好——
中國古語常說“仁者壽”,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長壽老人的思維邏輯較一般老年人敏捷、合理,性格更溫和、恬靜。
首先,大部分百歲老人的生活態度較為開朗樂觀,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凡事不會太計較。
其次,大部分百歲老人安於寧靜,對生活沒有過多的慾望。
勤勞好動不閒著——
對長壽來說,關鍵在於“動”,而不在於“養”。百歲老人一般年輕時很勤勞,到老時也不閒著。
在走訪中,很多110 歲左右的老人都還在餵養雞鴨、放養牛羊,從事劈柴擔水、洗衣做飯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而且老人們喜歡到處走動,不會長時間宅在家裡。
粗茶淡飯不挑食——
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巴馬長壽人群的飲食結構特徵為:低能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這種飲食結構儘管使得人群體形矮小,但是低能量、低脂肪等對延年益壽有好處卻是不爭的事實。
子女孝順家和睦——
家庭是老人生存的社會土壤,而這種土壤需要多年的耕耘和培養才能得來。
家庭關係,對延長壽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遠離污染環境好——
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我國百歲老人大多數居住地環境有以下特點:
1.飲用水質好,飲用水呈弱鹼性,符合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飲水標準。
2.土壤質量好,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在國家土壤環境質量Ⅱ級標準內。
3.糧食農作物中生命元素含量高。
4.生存環境好,遠離污染。(摘自《百姓生活》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