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來源: 唐詩宋詞品讀

1.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2. 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
3. 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徬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4.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5.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6.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7. 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8.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9. 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 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
11.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12.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13.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
14. 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15.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
16. 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17.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8.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19.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20.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2.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23.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24.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25.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6. 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
27.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8.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29.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30.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31.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
32.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33.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34. 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35. 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
36.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週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3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38.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39.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40.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41.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42. 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
43.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44.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45.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46. 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47. 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48. 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49.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50.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51.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52. 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

53. 故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54.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55.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遊者鞅掌,以觀無妄。
56. 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57. 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58.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59. 至言不出,俗言勝也。
60. 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吾將曳尾於塗中。
61.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62. 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3.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64.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65.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66.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67. 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
文| 三度轉載請註明出處
品讀經典古詩詞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古詩詞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鑑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古詩詞,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來源 http://www.wanhuajing.com/d589691
|